徐海峰

作品数:30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党政干部学刊》《理论视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重构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关于精神的哲学解读被引量:6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56-63,共8页徐海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神研究”(20BKS060)。
精神是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马克思从人的现实生活、感性实践、历史的辩证方法、阶级立场四重视域分析精神,揭示出精神的现实性、实践性、过程性和人民性的本质规定,勾勒出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解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哲学在...
关键词:马克思 实践唯物主义 精神重构 当代价值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3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80-86,共7页张丽 张瑞 徐海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神研究”(20BKS06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集中体现在对民本、明德和建设大同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体思想等,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换的时代意义:肯定人的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6,共4页张瑞 张丽 徐海峰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神研究”(20BKS060)。
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并向前推进,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精神动力、改革实践、价值评价、国家治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论雷锋精神的永恒性被引量:1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94-97,共4页徐海峰 陈建光 
辽宁省社科基金委托一般课题“雷锋精神永远值得弘扬”(L19WTB003)。
雷锋精神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时代主题的转换已走过50多年,它在确证人的情感归属、思想道德认同和实践要求基础上不断升华,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精神标识。时代在变迁,但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朽的道德丰碑,是激发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奋...
关键词:雷锋精神 永恒性 意蕴 
马克思精神整体性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4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38-43,共6页徐海峰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精神力量研究”(19YJC710103);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研究”(L18AZX002);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解读”(L17BZX002)
马克思的精神整体性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哲学相关研究的局限。在马克思哲学里,精神整体性具有实践的、现实的精神内涵和未来指向并展现出多重关系的联结,由此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整体系统合理运行的内在精神规定和价值根据,从而实现了改...
关键词:精神 整体性 社会基本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史观意蕴被引量:1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徐海峰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解读"(批准号L17BZX002)和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根本性立场的时代彰显"(批准号L18BL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简称"新思想")深刻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是在时间、空间中生成的,"新思想"显现出新时代这一"过程集合体"的真实性的存在样态和向上的目标性气质;以处于新的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1-18,共8页徐海峰 
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哲学解读"(L17BZX00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了唯物史观。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动力;人民是我们党是否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主体;"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 人的发展理论 
论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被引量:3
《哲学动态》2015年第10期19-24,共6页陆杰荣 徐海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现代形而上学思想研究"(14BZX114);辽宁省教育厅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价值观建构"(ZW2012010);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价值研究"(L12AZX003)的阶段性成果
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抽象关注构成西方传统哲学的主题之一。西方传统哲学的精神生活观可历时态地划分为超验性、先验性、经验性的不同铸型。马克思的精神生活观建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精神生活观的历史反叛和现...
关键词:马克思 精神生活 实践 现实 人的解放 
精神的世俗化境遇及其超越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62-70,共9页徐海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雷锋精神研究"(12&ZD101);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自由平等核心价值范畴涵养研究"(L14AKS006)
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是精神由超验回归人自身的世俗化过程。世俗化是精神演进发展中的重要情境。世俗化精神既被物化,物也被精神化;世俗化精神呈现出外在感性化样态,是精神的异己超验化与内在理性化的中介环节,并在三阶段内在...
关键词:精神 世俗化 境遇 超越 
精神世俗化的时代气质
《理论月刊》2015年第5期58-62,68,共6页徐海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01);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L14AKS006)
世俗化是精神演进发展中重心下移所呈现出的时代情境,精神世俗化的时代气质可以从精神与物的关系、精神时空方位、精神主体知觉程度、精神表现样态等方面得到真实的揭示,即世俗化精神既被物化,物也被精神化;世俗化精神是处于当下现实性...
关键词:精神 世俗化 物化 时代气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