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筠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地理交往古籍海上丝路古丝绸之路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科教导刊》《中国民族博览》《江西社会科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阿典籍中的古丝绸之路及其当代意义
《华夏文化论坛》2024年第1期312-319,共8页郭筠 吴佳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和古地图中的中阿海上丝路港口研究”(项目编号:21BSS012)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阿双方自古以来,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往与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必然留下很多相互记载的痕迹,特别是在地理典籍和古地图中,从而形成双方认知形象...
关键词:中阿典籍 古地图 中阿交往 一带一路 
霍尔木兹与元明时期中阿海上丝路交往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22-222,共1页郭筠 陈静 
元明时期,霍尔木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化港口,多次出现在中国和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生动地见证了中世纪繁荣的中阿贸易以及文明互鉴,在古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古丝路咽喉之地,发达的航运连接繁华的港市,霍尔木...
关键词:古丝绸之路 元明时期 海上丝路 交通路线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霍尔木兹 国际化 文明互鉴 
霍尔木兹与元明时期中阿海上丝路交往——以郑和船队与伊本·马吉德的记载为中心
《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112-119,共8页郭筠 陈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和古地图中的中阿海上丝路港口研究”(21BSS012)。
元明时期,霍尔木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化港口,多次出现在中国和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生动地见证了中世纪繁荣的中阿贸易以及文明互鉴,在古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古丝路咽喉之地,发达的航运连接繁华的港...
关键词:霍尔木兹 中阿海上丝路交往 郑和 伊本·马吉德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历史精神的当代解读——评《中国历史精神》被引量:2
《科技管理研究》2021年第13期I0013-I0014,共2页郭筠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形态。在长久的历史前进历程中,国民精神为我国的长期存续与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当历史行进到新时期,国民文化自信的成功树立使得中国历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由钱穆...
关键词:文化自信 九州出版社 国民精神 历史风貌 差异化 历史情怀 深度解析 当代解读 
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国”称谓考辨
《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191-197,共7页郭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公元7至15世纪阿拉伯古地图视阈下的中阿海上丝路交往及其特点研究”(项目编号:18CSS011)的阶段性成果.
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卷帙浩繁,"中国"称谓的使用情况亦十分复杂。这个沿用至今的称谓,其地位无以替代,始终承载着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的向西传播的中国文明。通过翻译、梳理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有关"中国"的记载,结合中文古籍对"中国"...
关键词:中世纪 阿拉伯地理古籍 中国称谓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在杭州中小学推广实践研究——以《阿拉伯文化》课程为例
《海外英语》2019年第14期195-197,共3页郑贻嘉 郭筠 
2018年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原本需求就日益增长的国际理解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逐渐加强深入,对相应人才数量的需求也日益上涨。在中小学开设的《阿拉伯文化》课程成为有效的课程推广范本。该文以在杭州中小学所开设的...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 中小学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史诗《昂泰拉传奇》中的命运观
《语文学刊》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顾坚 郭筠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阿拉伯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研究"(17WWD004)
在蒙昧时代末期,阿拉伯人逐渐从部落时代迈向文明国家时代。在伊斯兰教崛起后,阿拉伯人开始大征服。伊斯兰教文化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一样,有着入世的价值取向,因而阿拉伯民族的心态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不甘于屈服命运,愿意用自身的努...
关键词:昂泰拉传奇 阿拉伯民族 命运观 
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中国研究被引量:2
《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139-143,共5页郭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770011);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QN016);浙江省社科联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5Z028)
7—15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地图学高度繁荣,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阿拉伯地理学家对遥远的中国的认识逐渐加深,留下了很多游记、交通史等地理著作。本文对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有关中国的内容进行归纳、翻译,总结...
关键词:7—15世纪 阿拉伯 地理文献 中国形象 
基于自主教学的“阿拉伯社会与文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科教导刊》2017年第9Z期106-108,共3页郭筠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60326);浙江外国语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80500172016)
翻转课堂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教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本文探讨了基于自主教学的"阿拉伯社会与文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教学能力,开发了其人文素养,两者的有机结合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复合型人才的...
关键词:自主教学 阿拉伯社会与文化 翻转课堂 
宋朝杭州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特点与意义——以阿布·菲达的《地理书》为例
《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4期108-111,共4页郭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5YJC770011;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青年重点项目2014QN016;浙江省社科联重点研究课题2015Z028;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Z15JC099
阿布·菲达的《地理书》是中世纪一部重要的地理书籍,作者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时值中国宋朝时期,书中有不少对杭州的描写。本文通过《地理书》中对杭州描写的注释和思考,分析了宋朝杭州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特点。处在独特地理位置上的杭州...
关键词:阿布·菲达 地理书 杭州 丝绸之路 阿拉伯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