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海英

作品数:9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文学性别蒙古族主题译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翻译》《前沿》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女性心灵世界的独白——以陈萨日娜双语小说为例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阚海英 
女性世界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女性是独立的历史文化体系,表现出独立的文化意识形态结构。“女性文学”即等同于女性作家的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其建立在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天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差别之上,而较少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
关键词:女性 女性文学 婚姻 家庭 
中国当代文学蒙译论析(1976—2000)
《民族翻译》2024年第3期5-12,共8页特日格乐 阚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蒙译史研究”(21XZW036)的阶段性成果。
1976—2000年间,中国当代文学蒙译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作品的选择、生产、传播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特点。中国当代文学蒙译参与到蒙古族当代文学建构中,丰富了蒙古族当代文学史系统,促进了中国多民...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 蒙译 翻译文学 
童年体验与艺术创作——以力格登、梵·高的作品为例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3年第2期53-56,共4页常欢欢 阚海英 
蒙古族当代著名作家力格登与荷兰著名后印象派画家梵·高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并以各自的审美、独特的追求,向生命靠拢,向生命价值深入的创造性艺术家。本文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童年体验对于艺术家主体的心理状态及其艺术创作过...
关键词:力格登 梵·高 童年体验 艺术创作 
乡间抒情者的执着——罗伯特·弗罗斯特与燕南飞诗歌比较研究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2年第6期37-48,共12页阚海英 
诗创作是一种精神生产,而精神只有作为个别人的实在的意识和自觉意识才能存在。按一定语调写成的作品既已存在,它就成了一种现存的榜样,可以借人模仿,按类似的或相同的语调去歌唱。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既是生存之诗,也是隐蔽之诗、...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燕南飞 诗歌 相似性 
现代文学启蒙的先声——以郭沫若《女神》与赛春嘎《心侣集》为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17-123,共7页阚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蒙译史研究(15XZW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郭沫若的《女神》成为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诗的纪念碑。它和鲁迅的《狂人日记》一起被视为中国新文学浪漫追求的双璧而长存于中国人的记忆中。纳·赛音朝克图(1914-1973)是20世纪中国蒙古族一代大文豪,现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著名诗人。...
关键词:《女神》 《心侣集》 自然 自由 女性 性别 恋爱观 
试论鲁迅对赛春嘎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124-129,133,共7页阚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蒙译史研究(15xzw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文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鲁迅作品蒙古语译介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纪念文章、信件等。赛春嘎与鲁迅在民主思想、人道主义、启蒙主义等诸多方面体...
关键词:赛春嘎 鲁迅 形象 思想 主题 
内蒙古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综述(1977-2013)
《前沿》2016年第11期79-86,共8页阚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蒙译史研究"(15xzw046)的阶段性成果
比较文学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从文化交流的本意而言,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致相互之间的理解、借鉴和融合。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交流产...
关键词:新时期 中国 现代文学 蒙古族研究者 鲁迅 
关于赛春嘎作品中的爱情、性别话语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阚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蒙译史研究"(项目编号:15xzw046)的阶段性成果
赛春嘎发展了蒙古族诗歌的传统,扩大了形式的内涵量。特别是他的瑰奇、气势的磅礴、造型的优美、情感的热烈,对当代蒙古族诗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赛春嘎不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方面也做出了...
关键词:赛春嘎 爱情 性别 话语 
蒙古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译介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阚海英 向阳 
蒙古国学者巴.索特纳木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翻译文学"的概念。之后策.达木丁苏荣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文学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发展、演进的大致轨迹,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蒙汉文学交流史的跨...
关键词:蒙古族 翻译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译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