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琪

作品数:14被引量:7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诉讼时效私法自治规制格式条款网络平台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区经济》《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著作权法中署名推定规则探析
《特区经济》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胡安琪 
安徽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创新项目(M080148001)。
2020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第一款增加了“该作品上存在相应权利”这一权利存在推定。为了落实《中美经济贸易协议》第1.29条规定的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加强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的意见》之三以...
关键词:署名 版权标志 推定规则 
意思表示解释的逻辑分析——兼论《民法总则》第142条被引量:3
《江汉学术》2019年第2期65-72,共8页胡安琪 
实体价值取向的解释学说之争没有实践意义,现代法律行为解释应朝实用主义发展。其实质意义在于法官基于现有证据,判断究竟应立足表意人还是受领人的立场进行解释;在对价值利益进行权衡后,作出符合当事人意思,同时符合公平、诚信的解释...
关键词:意思表示解释 可归责性 理性人标准 可预见性 撤销权 
网络平台用户协议中格式条款司法规制之实证研究被引量:48
《北方法学》2019年第1期53-62,共10页胡安琪 李明发 
以实证案例为样本,可以发现格式条款的形式性规制在网络平台用户协议中存在不足,无法有效过滤不公平的格式条款,呈现裁判冲突、司法适用混乱的现象。这主要由网络合同的特殊性、实务对理论掌握的不足所导致,亟须从传统信息规制转向以内...
关键词:格式条款 网络平台用户协议 形式性规制 内容规制 
论互联网社会自治在规则层面的实现被引量:9
《电子政务》2018年第3期92-101,共10页李明发 胡安琪 
互联网社会要实现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首先需要订立一套现实可行的自治规则。该自治规范应由互联网社会下的组织与其成员民主协商订立,国家强制力仅在事后起到保障作用,为网络自治预留最大化空间。互联网自治规范主要表现为...
关键词:互联网社会 网络社会治理 自治规范 网络社区 互联网行业协会 
诉讼时效的自治进路及规范配置——基于利益衡量被引量:4
《学术交流》2018年第1期91-98,共8页胡安琪 
通过对诉讼时效的价值流变和当代时效改革发展趋势的分析,发现意思自治理念自始内含于诉讼时效制度之中,具有任意法的性格。诉讼时效的价值基础源于债务人信赖利益的私益保护,根本价值在于对不特定交易第三人信赖利益的保障,以及社会整...
关键词:诉讼时效 利益平衡 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 私法自治 
现代化民法典对消费者保护的回应——德国债法现代化的借鉴
《商业研究》2017年第6期185-192,共8页胡安琪 
现代化《德国民法典》注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在民事主体部分统一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概念;为避免双轨制私法体系的威胁,通过2002年债法改革将消费者特别法体系化整合进入民法典,达到统一保护消费者的目的。我国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可...
关键词:消费者 债法现代化 现代化民法典 再法典化 
民间借贷关系中诉讼时效强制性之反思
《理论界》2017年第6期67-73,共7页胡安琪 
传统学说与立法将诉讼时效制度定位为强制性规范,但近年时效法改革的趋势是向任意性规范变动。在民间借贷领域,强制性诉讼时效的公益性价值基础与民间借贷合同的特性相矛盾,法理与情理相冲突,导致非规范的私力救济以及社会信赖的悖反。...
关键词: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 强行法 任意法 私法自治 
虚假诉讼罪适用问题探究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160-167,共8页行江 胡安琪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已《刑法修正案(九)》作为虚假诉讼罪写进《刑法》第307条之一。《刑法修正案(九)》的颁布解决了原司法实践中罪名适用混乱的局面,但是司新罪名的适用仍是一实践界面临...
认定与追缴:对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之再思考被引量:3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85-88,110,共5页胡安琪 
"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罪犯罪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当中,对于行贿罪所谋取的"不正当利益"的范围界定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追缴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却存在较大争议。对于此问题,首先应当明确,根据《刑法》规定以及...
关键词:行贿罪 不正当利益 违法所得 追缴 
虚假诉讼刑法规制及其完善——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视角被引量:7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724-728,733,共6页胡安琪 
针对日益严重的虚假诉讼,《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第三十三条对于虚假诉讼在刑事立法上予以规制。在《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出台之前,欲于此探讨虚假诉讼行为上升为刑事犯罪之立法理由,对虚假诉讼犯罪之条文进行分析...
关键词:虚假诉讼 刑法规制 域外立法 妨害司法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