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燕华

作品数:18被引量:3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图书馆更多>>
发文主题:传承古籍修复传统文化传承文物修复信息资源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海外文摘》《文物鉴定与鉴赏》《学理论》《文教资料》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籍修复非遗技艺工匠精神的高校引领与实践——以河南大学图书馆为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佟燕华 
2022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图书馆古籍研究与社会化应用融合发展”(项目编号:HNTQL-2022-077);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新文科背景下古籍修复技艺实践型课程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L-2022-1242)。
通过对河南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开展情况、工匠精神传承情况的调研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古籍修复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为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优质品牌建设,提出古籍修复技艺高校传承推广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古籍修复技艺 工匠精神 高校 传承 
修复黄河文献续写黄河故事——《历代治河方略述要》的文献价值及修复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第2期138-140,共3页佟燕华 
2022年度河南省图书情报研究项目“图书馆古籍研究与社会化应用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HNTQL-2022-077;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高校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古籍修复技艺实践型课程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L-2022-1242
黄河文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张含英所著《历代治河方略述要》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古代传统经验相结合的治河理念,对民国时期利用科学技术治理黄河起到了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历代治河方略述要》的修复实践,探索了民...
关键词:张含英 黄河文献 民国文献 修复 
翁方纲手稿《诗钟》的鉴赏与修复被引量:1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9期46-49,共4页佟燕华 
我国名人手稿存世量众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献,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由于纸质、保存不当等原因,大量手稿酸化脆化严重,亟待修复。文章分析名人手稿的文献价值、存藏情况、破损特点,以清代文学家翁方纲手稿《诗钟》为例...
关键词:名人手稿 翁方纲 诗钟 修复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
《海外文摘》2022年第1期80-83,共4页佟燕华 
通过阐释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的意义,分析古籍在文化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如何对古籍使用进行深层挖掘,提高古籍的使用效率,发挥古籍文献最大作用,提出高校图书馆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推动中华文化...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 反思改进现有保护措施——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传承·发展》被引量:2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12期134-134,共1页佟燕华 
2020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1-ZZJH-040)“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2020年度科研项目(2020CY014)“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合作,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传承 现代城市建设 反思改进 深度融合 人民的智慧 保护措施 
充分应用中国知网 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办公室业务》2021年第19期120-121,共2页佟燕华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用中国知网,能拓展中国知网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利用率,并通过中国知网,探索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背景下信息服务的新理念及新方法,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中国知网 
拾补五四记忆碎片
《文学教育》2021年第7期132-134,共3页佟燕华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1-ZZJH-040)《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编号:20HNFYB47)《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政治经济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流派纷呈,著述兴盛。但目前由于纸质原因,大量文献书叶酸化脆化严重亟待修复。文章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周作人《欧洲文学史》的文献价值,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民国文献的纸质特点及装帧、破损特点...
关键词:五四运动 民国文献 欧洲文学史 修复 
民国时期《法文初范》的文献价值与修复
《文教资料》2020年第33期64-66,共3页佟燕华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1-ZZJH-040)《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编号:20HNFYB47)《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梳理民国时期文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存藏保护现状、破损成因,阐述《法文初范》的文献价值,以具体的修复实践,探索民国文献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及特点,推动民国文献修复技术与理论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民国时期文献 法文初范 文献价值 修复 
战疫情——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助力科研
《成才之路》2020年第30期12-13,共2页佟燕华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编号:2021-ZZJH-040);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编号:20HNFYB47)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初,我国高校图书馆围绕产学研服务需求,推出了新冠肺炎疫情期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保障与在线支持服务。文章通过对创新服务模式的分析,探索高校图书馆提升数据服务、深化知识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推动高校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创新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 信息资源 
从《这就是中国》谈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承
《传媒论坛》2020年第15期104-105,共2页佟燕华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1-ZZJH-040)《古籍修复技艺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编号:20HNFYB47)《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通过2020年思想型电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结合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应用策略,提升高校图书馆传承实践水平,推动高校传统文化传承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这就是中国 高校图书馆 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