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爽

作品数:7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戏曲媒介媒介技术逻辑关系文化符号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传播研究》《当代电视》《大众文艺(学术版)》《电影评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1952年至1954年英中友谊协会访华期间的戏曲考察及其意义
《戏曲研究》2024年第1期251-267,共17页郝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以来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B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张利用“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民族独立的基本问题,同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帮助新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中站稳了脚跟。(1)在国际局势稳定后,广交朋友、宣传自我的外交目的也被重新提出...
关键词:外交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广交朋友 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 代办 
新中国形象的重塑与阐释:中国电影在英国的放映与评价(1951-1958)
《电影评介》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郝爽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周恩来曾指出:“我们的外交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而且往往是经济、文化打先锋,然后外交跟上来。”^([1])尽管认识到文化交流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此时,新中国对外宣传的主要对象依然以...
关键词:新中国电影 文化交往 外交部部长 文化交流 对外宣传 第三世界 
从“中国惯例”到“美国戏剧”:《黄马褂》的媒介书写嬗变
《艺术传播研究》2023年第3期103-115,共13页郝爽 
美国戏剧家乔治·黑泽尔顿与哈里·本里默的戏剧作品《黄马褂》于1912年11月4日首次在纽约公演后很快便风行美国,并且迅速在全球传播,还在短短数十年内驻演于欧洲数个国家。作为美国百老汇首部“中国题材”的戏剧作品,《黄马褂》中体现...
关键词:《黄马褂》 中国戏曲 美国戏剧 
文本与演出的互见:1935年至1966年《王宝川》在澳大利亚传播
《戏曲研究》2022年第4期307-326,共20页郝爽 
1933年,在英国留学的熊式一接受了伦敦大学教授聂柯尔(Allardyce Nicoll)的提议,试图以中国“旧剧”为基础,写出供“欧美人士可以雅俗共赏的戏”①。次年,熊式一以中国戏曲中的王宝钏为蓝本,撰写了英文话剧《王宝川》(Lady Precious Str...
关键词:《王宝川》 伦敦大学 中国戏曲 熊式一 澳大利亚 雅俗共赏 
虚拟偶像:形象构建中媒介技术与文化消费的逻辑关系被引量:7
《当代电视》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郝爽 
当今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文化消费造就了虚拟偶像的旺盛生产。在“媒介即是信息”的理论范畴内,由技术所引导的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方式使得虚拟偶像的外在表征成为被大众喜好左右的载体,呈现出鲜明的偶像工业表达范式。
关键词:虚拟偶像 形象构建 媒介技术 文化符号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媒体对京剧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1978—2020)报道为研究对象被引量:5
《戏曲艺术》2021年第3期46-53,共8页郝爽 
《纽约时报》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之一,主导着社会舆论与报道的风向,也影响着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对于京剧的观念与看法。本文利用Lexis Nexis作为信息收集源并建立语料库,收集在1978年至2020年42年间《纽约时报》对京剧的124篇报...
关键词:京剧 《纽约时报》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由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看早期欧洲社会对中国戏曲的误读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22期181-183,共3页郝爽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种类,已经成为世界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的多次大规模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戏曲往往充当着桥梁的角色,其东方化的表现方式和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担任起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
关键词:中国戏曲 赵氏孤儿 伏尔泰 中国孤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