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作品数:4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形容词动词子尾中动词给字句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研究》《方言》《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汉语方言中的两种动态范畴被引量:10
《方言》2005年第3期246-252,共7页王健 
动作进行和状态持续这两种动态范畴在汉语很多方言里可以用一定的语法手段加以区分,而且不同方言所用的区分手段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描写区分两种动态范畴所用的不同手段,并从历时的角度探讨部分区别手段的来源。
关键词:方言 进行 状态 持续 历时 汉语方言 范畴 语法手段 
“给”字句表处置的来源被引量:26
《语文研究》2004年第4期9-13,共5页王健 
文章认为 ,北京话中“给”可以介引客体成分 ,成为处置标记。其来源可能有两个 :一个来源于介词“给(为、替 )” ,当“给”后的成分不局限于受益者的时候 ,后面动词的受事就有可能占据“给”后的位置 ,从而使“给”的功能发生转化 ;另...
关键词: 处置 介词 受益者 受事 使役 
范围副词"都"的位置考察被引量:2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4年第6期104-106,共3页孟艳华 王健 
本文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及有关研究的分析,对范围副词"都"的句法位置进行考察,提出"都"出现在名词性成分后边,在复杂谓语性结构中充当一个修饰语。"都"与其总括的NP之间可以有其它名词性成分,但与其后的复杂谓语性结构之间不会构成非...
关键词:范围副词 名词性成分 谓语 句法位置 总括 对外汉语教学 修饰语 实践 
人际功能与汉语三身代词的“转指”用法被引量:3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41-44,共4页王健 曾立英 
汉语中经常出现三身代词变换指称对象的情形。以前学者对这种现象做过一些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Halliday人际功能理论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关键词:人际功能 汉语 三身代词 语言 词汇 转指用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