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付瑞珣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思想与文本:传世本《老子》首章释义
《高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余琼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华简与商周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2CZX042)阶段性成果。
传世本《老子》第一章系《道经》之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在此章里,《老子》提出了“常(恒)道”“非常(恒)道”等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又分别以“无名”代指“常(恒)道”、以“有名”表示“非常(恒)道”。而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老子》  有无 本体论 认识论 
试析郭沫若对《周礼》态度的转变
《郭沫若学刊》2014年第2期45-48,共4页 
郭沫若对《周礼》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周官质疑》一文,郭老用金文对比官制的方式得出:《周礼》一书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后学参考"遗闻佚志"加以己见所著。后来学者提及郭沫若对《周礼》研究的贡献时也只提及《周官质疑》。因此,郭老便...
关键词:郭沫若 《周礼》成书年代 《周官质疑》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尚书·高宗肜日》“天胤”及其相关问题解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17JZD044)支持
《尚书·高宗肜日》所载"天胤"之旨素为学界聚焦,形成了"天下之民"说、"民事"说、"商先王"说和"以民释君"说四种主要观点。通过对商代"民"的含义、地位的考察,可知"天胤"的主语是"王司敬民"的"民",意近于"天下之民",其本质则是商王朝邦...
关键词:《高宗肜日》 天胤  上帝 
由新出楚简论《诗经·节南山》的诗旨——兼说两周之际天命彝伦观念的变迁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10-116,136,共8页谢乃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商周等级臣僚体制研究"(12CZS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17JZD044);2015年度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研究成果
《节南山》系《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的首篇,前人谓之"变雅"。其诗旨传统学术观点主要有三,即周幽王说、平王东迁后说、桓王说。然而随着近年上博简《诗论》、清华简《系年》等新出楚简的刊布,可考《节南山》当作于两周之际二王并...
关键词:《诗经》 《节南山》 《系年》 两周之际 
从清华简《系年》看“千亩之战”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5年第7期208-213,共6页谢乃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商周等级臣僚体制研究"(12CZS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中国早期国家管理体制研究"(12QN044)
千亩之战是西周末年姜氏之戎在千亩打败周王军队的一场战役,后世视其为西周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认为这是宣王执政由中兴到衰落的转戾点。由于相关典籍关于千亩之战的记载多有歧异,研究者又站在不同视角加以阐发,故而学者历来就千亩之战...
关键词:千亩之战 历史编纂 清华简《系年》 
论春秋霸政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青海民族研究》2024年第3期222-228,共7页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批准号:22VLS00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华简与商周伦理思想研究”(批准号:22CZX042)阶段性成果。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霸业迭兴。而自齐桓公首次称霸开始,春秋诸霸不仅着力于邦国内政改革、对外战争、会盟称雄等政治硬实力的强化,也极为重视包括天命、礼制、血统、伦理等因素的政治合法性构建。春秋诸霸在继承西周天命观基础上接受周...
关键词:春秋霸政 天命观 礼制 伦理 政治合法性 
读《清华简<越公其事>辑释与文本研究》
《中国史研究动态》2024年第4期89-90,共2页 刘彦 
谢乃和教授《清华简<越公其事>辑释与文本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编,合34万言。上编为《越公其事》辑释,对简文公布以来涌现的大量释读成果进行整理研究,择其特色加以罗列和阐发,其中不乏个人新见,为下编...
关键词:文本研究 历史考证 文本结构 清华简 辑释 思想主旨 简文 勾践灭吴 
“西周王朝”观念源流考——兼论先秦“西周”语词的历史变化被引量:1
《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4期25-30,137,共6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17JZD044)支持
西周王朝的观念以“周亡”的形式萌生于两周之际。东周时期兴起的“周衰”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王朝观念的进展造成了困境,但也促使了其认知的多元化。在“周亡”与“周衰”的对垒中,西周王朝观念终以三代历史反思与王朝历史叙...
关键词:王朝观念 周亡 周衰 三代 西周 
“隐贤而桓贱”再评价——心理史学视域下的考察
《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176-182,共7页 胡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封建制与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研究”(项目号:ZOBES020)阶段性成果。
鲁隐公执政末年,本想将君位让给其弟的隐公,竟然先被其弟鲁桓公所弑,后世多以“隐贤而桓贱”盖棺定论。从心理史学的视角看,青年隐公曾战败狐壤、受辱于郑国,又曾隐忍其父惠公夺妻之事,这类遭遇造成了他青春期及成年早期自我同一性的危...
关键词:隐贤桓贱 同一性混乱 心理史学 庶兄政治 
《论语》学史的一则公案——“吾其为东周乎”新释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4年第2期61-69,M0004,M0005,共11页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华简与商周伦理思想研究”(项目批号:22CZX042)阶段性成果。
孔子所言“吾其为东周乎”竟为何意,这是《论语》学史上聚讼不已的一则公案。以“东周”为焦点,《论语》学史上形成了“兴周道于东方”说、“黜周王鲁”说、“东都·王朝”说和“成周”说四种观点。综合时代语境、思想观念和历史地理等...
关键词:孔子 东周 成周 从周 《论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