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作者=母仕洪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认同的建构及启示被引量:6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9年第4期19-35,118-119,共18页冀开运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2018VJX085);2018年度西南大学中央高校项目“伊朗反国家分裂与少数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研究”(SWU1809404)的阶段性成果
历史上,波斯文化是伊朗高原的主流文化,但伊朗历代王朝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和文化多元一直是伊朗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现代伊朗疆域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互动造就了众多跨界民族以及纷繁复杂的民族关系,各民族对本民族的认同和部落忠诚时...
关键词:伊朗 国家认同 民族问题 民族政策 
蚕丝贸易:近代早期伊朗萨法维王朝的经济支撑
《经济社会史评论》2023年第4期78-93,126,共17页 
伊朗萨法维王朝的蚕丝贸易属于近代早期东西方洲际贸易的组成部分,是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和早期全球商业体系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萨法维王朝蚕丝贸易的初兴,主要受益于西方蚕丝市场需求激增和世界蚕丝贸易格局的变动。在国际市场需求不断...
关键词:伊朗 萨法维王朝 蚕丝贸易 阿拔斯大帝 
伊朗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对两次革命爆发的影响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蒋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2018VJX085)。
教育世俗化改革是伊朗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考察立宪革命和伊斯兰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无不与教育世俗化改革有着密切关联。教育世俗化改革剥夺乌莱玛的教育垄断权,教育成为乌莱玛与世俗政府竞相角逐的权力领域;教育世俗化改革的“衍生物”...
关键词:伊朗 乌莱玛 教育世俗化改革 立宪革命 伊斯兰革命 
论阿巴斯王朝时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波斯文化的交融特征被引量:3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38-43,共6页 冀开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伊战争及其影响研究"(12BSS012)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化作为古代西亚地区的两种主流文化,二者在较长时期内彼此吸收,互汇互融。尤其是在阿巴斯王朝时期,二者的交融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波斯的伊斯兰化和伊斯兰的波斯化。伊斯兰文化和波斯文化在双向互动的涵化过...
关键词:阿巴斯王朝 伊斯兰文化 波斯文化 交融 
法国在两伊战争中的外交政策探析被引量:1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68-74,共7页 冀开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伊战争及其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BSS012)
两伊战争初期,法国全面倾向伊拉克。法国支持伊拉克,既是法国传统外交政策的延续,也是法国出于对现实政治考虑的结果。战争中期,法国调整外交政策,开始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寻找平衡,企图开展均势外交。法国无论是全面支持伊拉克,还是施...
关键词:法国 两伊战争 外交政策 
枫榕窖的故事
《山花》1993年第Z1期56-56,60,共2页 
1992年8月,中国贵州酒文化节在名城遵义举行。节日的遵义,鲜花异彩纷呈.遵义城无数参展的佳酿突放异彩.黔北大地处处散发着醉人的馨香。 8月8日,酒节拉开帷幕,海内外商贾大户纷踏而至,遵义人以上等礼仪笑迎佳宾。热情周到的服务兼以各...
关键词:酒节 中国贵州 杨先 《贵州日报》 文化节 酿造设备 黔北 枫香镇 故乡人 红军战士 
黑死病与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347-1453)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5年第1期50-58,M0004,M0005,共11页 
14世纪中叶以降,黑死病在东地中海地区反复暴发,对当地的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使日渐衰微的拜占庭帝国遭受严重的人口衰减与社会瓦解。然而,此间征服事业方兴未艾的奥斯曼帝国不仅躲过黑死病致命侵袭,反而借助黑死病对敌对政权的摧...
关键词:黑死病 奥斯曼帝国 拜占庭帝国 瘟疫大流行 
20世纪70年代伊朗的波斯湾政策研究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61-68,共8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2018VJX085)。
自波斯帝国以降,伊朗人一直将自己视为波斯湾地区的主导者。随着近代西方殖民国家先后进入波斯湾,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地位日趋弱化。1971年英国从波斯湾撤军,伊朗在波斯湾的地缘政治环境迎来了新时期。巴列维国王抓住百年不遇的历史契机...
关键词:伊朗 波斯湾 波斯湾政策 
古代阿拉伯著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以《中国印度见闻录》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回族研究》2020年第4期95-100,共6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别史研究专项项目(2018VJX085);中央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SWU20181804904)。
古代中阿文明经由海陆"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交往。前往中国的阿拉伯人通过游记或见闻录,将亲身经历或辗转听闻的有关中国信息输入阿拉伯地区,成为阿拉伯人建构中国形象的知识素材,阿拉伯著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逐渐成型。古代阿拉伯著作...
关键词:中国形象 古代阿拉伯人 《中国印度见闻录》 文明交流 
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的亚美尼亚人政策及影响
《世界民族》2022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蒋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朗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与治理研究”(项目号:2018VJX085)的阶段性成果。
在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阿拔斯大帝及其后继之君基于发展国家经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和发展同基督教世界外交关系的需要,对迁居伊斯法罕的亚美尼亚人实行优待政策。在萨法维君主的扶持下,亚美尼亚人在萨法维王朝国内的政治经济地位以及...
关键词:伊朗萨法维王朝 阿拔斯大帝 亚美尼亚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