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乡试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论越南科举制度被引量:4
《东南亚研究》1996年第6期62-64,共3页柳艳 
论越南科举制度柳艳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越南的科举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仿照中国的科举制度,但它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草创到不断完...
关键词: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 越南 进士科 乡试 太学生 新科 社会心理 社会的影响 实施办法 
科举考试面面观
《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7期56-56,共1页
李旭阳在6月5日的《北京娱乐信报》上介绍: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把科举考试当做是转变境遇的一种手段。当时的考生需要通过在县、府所举行的“童试”,取得秀才的资格;然后是在省会举行的“乡试”.得中者就是我们常说的“...
关键词:科举考试 《北京娱乐信报》 科举制度 秀才 举人 乡试 贡士 进士 
“嘉靖十九年陕西乡试题名”碑考释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孙妙华 
雁塔题名源于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前往慈恩寺大雁塔题名,及第者在大雁塔塔壁上书写自己的姓名、郡望。唐以后,西安不再为都城。明代,在西安参加乡试的中举者,文科举人前往慈恩寺大雁塔下题名,武科举人前往荐福寺小雁塔下题名。...
关键词:慈恩寺 大雁塔 武科举 郡望 小雁塔 雁塔题名 乡试 曲江宴 
绕出来的举人
《故事家》2010年第8期56-60,共5页曲凡杰 
谁都没有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对于艾秀才来说,竟然是件好事……三年一度的乡试即将举行,唐县的秀才艾阅春早早收拾好行李,雇了邻家一个半大小子当书童,起程奔赴省城应试。临行前,妻子千叮咛万嘱咐。
关键词:举人 旅店 妻子 旅客 男人 房间 读书 灯火 不可能 乡试 
王杏举乡试创书院
《当代贵州》2014年第12期41-41,共1页黄万机 
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受宦官迫害,贬谪为龙场驿丞,受尽搓磨,终于在此“悟道”,创立阳明心学,流播千秋。他创设龙冈书院,受邀来省城文明书院讲学,大兴黔人向学之风,肇启西南文化,其功厥伟。
关键词:书院 乡试 “悟道” 阳明心学  王阳明 龙场 讲学 
“状元”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
《小读者之友》2019年第11期38-39,共2页许平 
说到状元,现代社会泛指某个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得了第一名,也指在某个行业或某个领域,甚至是某个范围内技术领先、成绩突出的人或组织。其实在古代,"状元"一词还真大有说道。那时,"中状元"称"大魁天下"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意思是在科...
关键词:状元 乡试 科举考试 
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语文知识》1997年第11期28-29,共2页许学成 
科举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取官吏的制度。汉代仅有考试取士的方法,但尚未形成定制。隋文帝废除世族袭继的九品中正制,尔后逐渐建立通过考试取士的制度。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臻完备,形成了四级考试制度:童...
关键词:科举制度 乡试 殿试 入学考试 九品中正制 考试制度 明清时期 封建王朝 隋文帝 应试者 
装神报恩
《故事家》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曲凡杰 
这一年又逢乡试,老翰林丰开帆和新翰林曹家璇被朝廷派往河南开封分别做了主考、副主考。曹家璇听人说过,主考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过路官,却是一个肥差,如果在判卷之时笔下稍稍松动,万而八千两银子就能到手。主考装满了口袋,随从自然也能...
关键词:主考 卷子 开封 考生 乡试 老妇人 天意 打招呼 考卷 举人 
状元产生“五步曲”
《民间传奇故事》2011年第7期37-37,共1页
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跃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5个阶段。一,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二,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
关键词:状元 名称 秀才 举人 生员 知识分子 科举制 乡试 殿试 重要途径 
清代后期山东乡试竞争之研究
《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刘希伟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AFA1100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代后期,随着考生群体的逐渐膨胀,山东乡试录取率不断下降,至清末时经常在5%左右。由于捐输的次数与幅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人口规模庞大的背景下,山东乡试人均中式率通常低于浙江、江西、福建等科举大省,以及广东、河南、山西等科举中省...
关键词:清代后期 山东 乡试 竞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