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修辞效果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数字的修辞艺术
《当代修辞学》1992年第5期15-16,共2页瞿泽仁 
怎样使用数字才能达到好的修辞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且以中学课本为例,谈谈运用数字的一些方法及其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一)数字的升降排列法。将一组同一定的量词结合的数字,按其自然顺序排列出,可以表现事物的行...
关键词:修辞艺术 修辞效果 中学课本 排列法 量词 
谈英语中的双关语被引量: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193-193,195,共2页江沈英 
英语中的双关语是一种有效的语言修辞手段。其特点是有意识地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句子间相互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借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读来令人感到新奇,意趣盎然。本文就英...
关键词:双关语 形式 适用环境 修辞效果 
声韵修辞的发展——汉语修辞史研究之一
《韩山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104-112,共9页王永鑫 
汉语是一种富有音乐美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汉语的音节构结中元音占优势,而且基本是开音节的,加上双音节词的大量发展和双声、迭韵、迭音词的存在,这就为语音形式的选择、配合、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刘焕辉《言语交际学》)
关键词:汉语修辞 修辞 双音节词 语音形式 言语交际学 刘焕辉 中元音 现代汉语 修辞现象 修辞效果 
英语邻近辞格辨异——谈谈移位修饰法与轭式修饰法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131-133,共3页刘德新 
辞格(Figures of Speech)亦称美辞格、修饰格,是美化语言的一些特殊方法。英语中各种辞格都有自己的格式,有各自的特点。为了明确各种辞格特别是邻近辞格之间的界限,辞格研究必须包括辞格辨异。辨异的对象主要是那些似是而非或者既近乎...
关键词:辨异 修饰名词 介宾 night 修辞效果 修辞方法 RAISE 孤舟 不合逻辑 神志正常 
论汉语聚合词的修辞效果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年第8期39-41,共3页刘红梅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S1190);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J11WD56)
聚合词是汉语中一种非常独特而有价值的词汇现象,它们都是由同属于一个语义范畴的几个成分以并列方式组合而成,在语言中作为一个整体使用。聚合词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结构整齐匀称、表义言简意赅,具有良好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聚合词 修辞效果 对称 
英语色彩词语与文学作品赏析被引量: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69-72,共4页顾超美 
人类的语言 ,特别是文学语言 ,存在着丰富的、可以达到不同修辞目的的色彩语汇。基本色彩词语 ,由于演变过程中差异现象的存在 ,在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中 ,其数量也不同。许多英美作家通过运用色彩词语 ,渲染气氛 ,点缀景物 ,使他们的作品...
关键词:基本颜色词 实物颜色词 文学赏析 修辞效果 
妙趣横生的语序颠倒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2年第8期59-60,共2页陶秀军 
有心者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把组成词的两个或几个字的前后顺序颠倒一下,或把组成句子的两个或几个短语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便可产生意外的修辞效果。打”。【例1】要“打假”,不要“假“打假”与“假打”,
关键词:语序颠倒 “打假” 语言现象 修辞效果 成词 句子 
修辞中受众心理实探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90-91,96,共3页冯爽 
受众对修辞本文(话语)的接受反应是修辞主体(言语调适者)在修辞活动中的主要参照系。本文旨在将受众的某些心理因素(思维方式、需要、态度、性格等个性心理和审美心理等)纳入修辞研究的视野,并探讨它们对修辞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受众 审美心理 修辞效果 
毛泽东巧用古语例析
《语文建设》1993年第12期7-9,共3页于秋洋 
毛泽东在著述中,创造性地巧用成语、谣谚、名言警句、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诸多“古语”,不仅在语言理论上提出了“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而且在语言实践中也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一、巧用成语,鞭辟入里毛泽东在写...
关键词:毛泽东著作 语言理论 写作实践 修辞效果 语言实践 神话传说 《论联合政府》 天若有情 学习语言 名言警句 
“易代”初探
《当代修辞学》1988年第6期28-28,共1页包廷毅 
在古今汉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改易代词人称的办法,或利用代词词义的转移或扩大,来求得用原来代词所难以取碍的修辞效果。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代词运用的修辞变换,也许可称之为“易代”辞格。
关键词:修辞方式 语言环境 修辞效果 代词 汉语 人称 词义 辞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