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追溯日本战争责任剖析历史认识问题——“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成果简介
《学术动态(北京)》2005年第22期7-9,共3页远山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吴广义主持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关于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的评估与对策建议》和专著《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45万字,拟由广东人民...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战争责任 成果简介 中日关系 日本 广东人民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 世界经济与政治 历史与现实 
真善美如何抉择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33-34,共2页郑流爱 
《中史参》2005年第7期上发表了孔旭老师的文章《真善美的抉择》。孔老师根据学生实际,运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实施“国共合作抗日”内容的教学,并在实践反思中提出“真善美的抉择”以及相关的“美育”问题。拜读之后,笔...
关键词:抉择 真善美 探究性自主学习 历史认识问题 教学方案 学生实际 合作抗日 实践反思 历史教学 美的 
铜镜正衣冠 史镜知兴替(四)——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欧阳安 
第三章 在中日关系中处理历史认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历史认识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地位和作用 一、该问题存在的长期性和处理的艰巨性 事实上,历史问题一直存在中日关系之中。因为,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是客观...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 对外侵略战争 铜镜 解析 兴替 历史问题 侵略性质 
从中日关系看“东亚共同体”——以“历史认识问题”为中心
《大连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2-18,共17页洪伟民 
日本欲借美国之力迫切地想成为一个'政治大国',以便在经济以外的领域也有更多的空间。但其想成为'政治大国'的首要障碍就是'和平宪法',而要修改和平宪法必然涉及到'历史认识问题'。但日本不愿意像德国那样对'历史认识问题'予以彻底清算...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东亚共同体 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 
走出历史问题的“怪圈”
《当代亚太》1998年第8期31-35,共5页冯昭奎 
走出历史问题的“怪圈”冯昭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了。这个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日两国不仅以政府间联合声明的形式,而且以条约、法律的形式结束了两国间战争状态,给过去那段不幸的历史划上了句号。可以说,我们两国通过复...
关键词:历史问题 日本军国主义 侵略战争 右翼分子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日本政府 历史事实 中日两国 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 
中日两国历史问题的症结
《求知》2010年第6期38-40,共3页冯昭奎 
中日两国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历史认识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如目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三是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四是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
关键词:历史问题 中日两国 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 化学武器 台湾问题 问题 中国 
放眼未来寻求消除历史情感对立的方法
《学术界》2011年第7期239-239,共1页
姜克实撰文《历史认识问题的现状和未来》指出,在当代各国都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进行历史教育的环境下,国际间关于历史认识的和解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如此,经教育和宣传而形成的偏颇的历史认识,一旦受到刺激上升为感情对立,更是后患无穷。
关键词:历史情感 历史认识问题 历史教育 
从价值观角度看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196-,共1页黄雯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是当今日本与一些亚洲国家关系僵淡的症结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日本价值观对其历史认识问题的影响。
关键词:价值观 日本 历史认识问题 国家关系 影响 亚洲 
铜镜正衣冠 史镜知兴替(一)——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
《中外文化交流》2013年第11期20-27,共8页欧阳安 
前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和日本那段最为苦痛的历史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最终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血...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中日关系 铜镜 兴替 日本军国主义 解析 中华民族 和平发展 
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
《世界知识》2005年第20期36-37,共2页姜克实 
不知不觉地,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被战争自身的悲惨所取代,异常膨大的受害者意识麻痹了大多数日本人的战争责任感。
关键词: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人 症结 侵略战争 非正义性 责任感 受害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