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毒理机制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利用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粮食中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效应被引量:4
《粮食储藏》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陈晋莹 桑梓苔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小分子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和各种坚果中,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而黄曲霉毒素的毒理机制始终不是很明确。计算机分子对接...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 计算机分子对接 毒理机制 
哺乳动物微塑料暴露的毒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预防医学》2023年第4期303-306,共4页赵乾秀 白宇超 白淼 张灿(综述) 张传福(审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019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92053);保健专项(20BJZ17)。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广泛分布于全球生态系统中,机体摄入微塑料后可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阐述了微塑料的主要暴露途径,从微塑料暴露导致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损伤、菌群失调、能量代谢紊乱和DNA...
关键词:微塑料 暴露途径 毒理机制 氧化应激 研究进展 
药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第12期1391-1394,共4页蒋宁 周文霞 张永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036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54401)资助
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组和药物发现之间的桥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其研究内容在临床前包括:构建分子药理筛选模型、筛选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毒理机制等;临床研究包括:利用疾病特异性蛋白质作为疾...
关键词:药物蛋白质组学 分子药理筛选模型 药物作用靶点 药物作用机制 毒理机制 
肠道菌介导的药物毒性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药学学报》2023年第12期3549-3556,共8页胡家淳 叶孟亮 宋建业 蒋建东 王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A08064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I2M-1-007,2022-I2M-2-002,2021-I2M-1-027,2021-I2M-1-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3290,82173888);北京市创新药物非临床药物代谢及药代/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Z141102004414062)
药物毒性及机制研究是药物在临床安全使用的重要内容,备受关注。肠道菌群对药物的代谢转化、药效及作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可作为代谢器官在物质信息传递、生物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与某些药物毒性密...
关键词:肠道菌 药物毒性 药物代谢 毒理机制 新药研发 
杀虫双中毒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临床急诊杂志》2003年第6期32-33,共2页石裕华 
近年来,新型农药杀虫双被广泛使用于农业治虫.因口服杀虫双中毒的病例也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近10年共收治的杀虫双中毒者21例临床分析如下.
关键词:杀虫双中毒 临床表现 治疗 毒理机制 鉴别诊断 
酰基肼类杀虫剂毒理机制与抗药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629-632,共4页刘永杰 沈晋良 马海芹 
江苏省"十五"重点攻关项目 (BE2 0 0 1 35 4 );国家"十五"攻关资助项目 (2 0 0 1BA5 0 9B0 8)
酰基肼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蜕皮激素受体 ,导致昆虫致死性蜕皮 ,是一类新型高效、环境友好性杀虫剂 ,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综述了酰基肼类杀虫剂在杀虫活性化合物开发、杀虫毒理机制、与该类化合物有关的活性化合物筛选技术及抗药性等方...
关键词:杀虫剂 抗药性 筛选技术 蜕皮激素 毒理机制 杀虫活性 昆虫 研究进展 受体 活性化合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药食两用中药栀子致肾损伤的毒理机制
《河南中医》2023年第7期1023-1029,共7页丁彦敏 袁颢宸 王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004087);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039);2022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2104410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栀子导致肾损伤的毒理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中医药综合数据库筛选栀子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同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利用NCBI临床突变...
关键词:栀子 肾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药食两用 毒理机制 
田间小菜蛾抗药性监测及毒理机制研究被引量:15
《植物保护学报》2002年第4期331-335,共5页吴刚 江树人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B0010012)
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已对生产上常用的各类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从9月至次年5月期间,田间小菜蛾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在8月份则表现出明显低的抗性水平,短期高温和长期低温的环境条件可明...
关键词:监测 毒理机制 小菜蛾 环境温度 乙酰胆碱酯酶 羧酸酯酶 杀虫剂 抗药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试验被引量:1
《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第12期946-947,共2页肖志坚 郝玉书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疗效标准 诊断 毒理机制 新药 
拟除虫菊酯对昆虫 ATPase 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8年第4期285-289,共5页宁黔冀 尚稚珍 
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
美洲大蠊中枢神经系统ATPase活力测定的最适反应条件是:对于Na+-K+-ATPase,蛋白质含量5~10μg,pH值7.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5min.Km和Vmax分别为5.38×10-3mol/L和1...
关键词:美洲大蠊 拟除虫菊酯 ATPASE 昆虫 毒理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