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禅定印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形塑无量寿佛:晋东南地区北魏晚期石窟中的禅定佛像
《收藏家》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武夏 
晋东南地区有一类北魏晚期石窟侧壁的主尊佛像披通肩袈裟,施禅定;正壁与另一侧壁主尊造像则身着外衣搭肘式袈裟,施无畏、与愿。从这一规律性的表现可以看出,披通肩袈裟、施禅定的坐佛应是特定尊格佛像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比...
关键词:晋东南 北朝 通肩袈裟 禅定 无量寿佛 
佛教造像的宗教和艺术意义被引量: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79-82,共4页楼培敏 
佛教造像指对佛、菩萨可视形象的塑造,一般称为佛像、菩萨像。在寺庙、殿宇、洞窟里,我们可以瞻仰到或用玉、石、木雕刻,或用金、陶、瓷浇铸,或用油彩笔墨绘制的佛和菩萨像。这些佛和菩萨神情端庄、慈详、雍容、大度,使人既望而生畏,又...
关键词:佛教造像 用玉 可视形象 雕刻技法 禅定 度佛教 立像 使人 施无畏 摩耶夫人 
大夏佛韵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12期40-47,共8页刘彦佐 
西夏的佛教艺术品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有关。西夏先后与宋、辽、金、吐蕃、回鹘相接,是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纽带,多种文化在此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关键词:结跏趺坐 贺兰县 右袒 袈裟 说法 唐卡 上师 上乐金刚 中原风格 大夏 佛教文化 佛造像 塔婆 宏佛塔 王澄塔 禅定 
镇江博物馆藏明清佛像
《东方收藏》2014年第11期65-67,共3页王玲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或智者,是指圆满觉悟诸法事理、了了分明、究竟无余的智人。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是大乘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佛教各类尊像中,他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在...
关键词:大乘佛教 镇江博物馆 觉行圆满 尊像 禅定 全跏趺坐 金铜佛像 触地 无量光佛 寿佛 
天巧之作 皇家风范 元代宫廷风格铜镀金萨迦上师像赏析
《收藏家》2016年第12期48-52,共5页黄春和 
近年笔者受国内外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启发,开始关注并研究元代宫廷佛教造像。在各方师友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也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着笔者对元代宫廷造像的研究视野。笔者曾在广东某拍卖公司2015年秋拍上,见到一尊元代宫...
关键词:上师 萨迦 佛教造像 道果教授 释迦牟尼佛 贡噶宁波 文殊菩萨 译师 禅定 玛哈噶拉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第20窟 北魏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郭静娜  
云冈石窟第20窟位于云冈石窟群的中西部,北魏开凿.洞窟前立壁坍塌,大佛显露于外.该窟造像题材为三世佛.主尊像结跏趺坐、禅定,高约13.7米,磨光肉髻,面部方圆,广额高鼻,著半袒右肩袈裟,身姿挺拔健硕;袈裟质地厚重,衣纹、装饰等雕刻技...
关键词:云冈石窟 禅定 三世佛 北魏 尊像 造像题材 雕刻技法 山西大同 
茶道仪式感概论
《茶道》2021年第7期95-95,共1页许玉莲 
过大地向人夸耀茶事活动中的"仪式感",是虚张声势的巧计行为,当人们觉得茶道内涵空虚、物资不足或精神苦闷时,他们可能就会较推崇表面浮夸的仪式来粉刷自己的匮乏,从旁人艳羡的眼光里觉得自豪而洋洋得意。这样喝茶太假太造作,无疑是饮...
关键词:茶事活动 仪式感 茶道 禅定 泡茶 喝茶 
北魏释迦牟尼铜造像
《丝绸之路》2002年第12期12-12,共1页董彦文 
关键词:铜造像 禅定 释迦牟尼 早期佛教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与荥阳大海寺的创建被引量:2
《文物天地》2015年第3期41-46,共6页王景荃 
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
关键词:弥勒像 大海寺 石刻造像 孝昌 维摩诘 兜率天宫 释迦 往生论 禅定 岩质 
庄严法相 心性理趣 嘉兴博物馆藏佛教文物赏析被引量:1
《收藏家》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刘云峰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三国吴赤乌年间西域僧人康僧会创立的海盐金粟寺,为江南最早的佛寺之一,因此嘉兴成为江南佛教流传最早的地区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
关键词:康僧会 泗洲塔 南亚次大陆 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 偏安一隅 东汉明帝 理趣 禅定 博物馆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