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建中[1]
出 处:《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84-87,共4页
摘 要: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为何可以不遵守文体规范?谁赋予他们文体自由?汉语批评之诗性言说的文体根据、美学渊源以及主体缘由何在?汉语批评之文体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其当代意义又何在?读者从这一组笔谈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汉语批评的文体问题是失体:从言说内容的层面讲,是对“宜宏大体”、“贵乎体要”的丢失:从言说方式的层面考察,则是对汉语批评所固有的诗性传统的丢失,后者包括批评家自在的精神气质和自由的人格诉求,批评话语的心灵性、点悟性、游移性和理论张力,批评文本的对话精神以及支撑这一精神的人性基础与现实品格,批评语体的比兴、秀隐、骈俪以及批评风格的玄远、清虚、奇崛。这组笔谈的四篇文章,对上述问题均有自己独到而精深的论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