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隐性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丽[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出  处:《内蒙古教育》2009年第16期5-6,共2页

摘  要: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也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学校的建筑、教学设备,学业成败的奖惩制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等,可以说整个教育环境中凡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都可以成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评价则是指以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隐性课程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潜在课程的优劣、好坏及其实际产生的教育效果,

关 键 词:课程评价体系 中小学 隐性课程 社会关系结构 潜在课程 教育环境 显性课程 隐蔽课程 

分 类 号:G622.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