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理解与再创造——阅读教学的意义诠释结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蒋成瑀[1] 

机构地区:[1]浙江教育学院

出  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教科书文本列为与标牌、广告、电影、电视等同值的课程资源,这就意味着文本教学将由经典性转向选择性,职业性转向个人性,单一文本转向多文本对读。这是一种解放,它消解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与单一的意义诠释;同时又是一种挑战,它模糊了文本选择与意义诠释的是非标准,师生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诠释,就像烧烤意义的一次野餐,各言所好,莫衷一是。正本清源,需要对文本的意义诠释结构,做一理论思考与梳理。

关 键 词:意义诠释 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结构 再创造 文本选择 课程资源 教学模式 

分 类 号:G40-03[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