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归纳法教学管窥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融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小锋[1] 

机构地区:[1]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出  处:《中学数学(高中版)》2013年第9期68-70,共3页

摘  要:为了让学生学习必需的、有用的数学,高中数学新课程删减了不必要的、陈旧的数学内容,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从出发点来说值得我们肯定.其减少形式化数学的结果、证明等,大大加深了感性认知等非形式化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但如何把握这两者的完美融合依旧是教学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本省本市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也进行了很多相关的学习、交流,笔者参与观摩了很多的公开课,如今的公开课与时俱进,给人一种更多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新鲜感”的教学理念渗透,但不能忘记任何事都有一个“度”,要辩证的来看!结合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来看,笔者认为:高中数学中的“形式化的结果”依旧比较常见(诸如函数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等),而“非形式化的数学”往往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表象理解、记忆(如数形结合以形辅数、穷举法解排列组合等),但这样却无法指导学生到达数学概念的彼岸——窥视规律和本质.

关 键 词: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归纳法 非形式化 数学新课程 学习数学 数学概念 数学内容 感性认知 

分 类 号:G633.6[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