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轩[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 处:《中国道教》2013年第6期54-55,共2页China Taoism
摘 要:近年来,很多学者看到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相通之处,重视挖掘儒道互补的一面。学者们认为老子并不反对孔子的仁义伦理,只是强调这种道德践履应该是自然流露而非刻意造作与伪饰。笔者对这种观点也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笔者认为,虽然老子不反对仁义道德行为的开显与落实,但是在这种道德行为背后的发生机制上却还是与孔子有着区别。简单说来,孔子仁礼观的基点在于个体道德自觉的培育,而老子则并不重视个体本身道德概念的确立以及道德意识的形成。老子的自然主义倾向决定了他反对以概念l生区分为核心的私心、私智的萌生,而主张用天地自然的大我取代以“概念思维二分对立化”的个体意识之小我。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将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看做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