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慧[1]
机构地区:[1]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出 处:《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4年第4期34-34,共1页
摘 要:所谓的教学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使得教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尽最大可能的接受,这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高中数学相比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安排以及问题设置的时候就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得学生在了解和认识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轻松。在课堂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提问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始终跟随教师的思路,是否理解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是否可以真正地做到对知识的把握。所以课堂提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方法上多进行一些斟酌,尽量地将课堂的提问变得有价值并且富有趣味,与课堂知识息息相关的同时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愿意在课堂上接受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上获得教学的有效性。〈br〉 一、在教学环节上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有效的设置〈br〉 一堂课上的是否有价值,学生是否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教师传授的内容学生可否完全的接受,这主要就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环节设置上。所谓的教学环节,包括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步骤的顺序和具体的安排,正确科学的教学环节设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学的开展。一般而言在教学环节上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的内容,更好地吸收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仅要钻研于教材,更应该在贴合教材的同时做到创新,通过一些比较具有新意的课堂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原本比较枯燥和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之内,积极主动地启发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充分地发
关 键 词: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 问题设计 高中数学 知识传递 教学环节 主观能动性 问题设置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