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吕丽[1]
机构地区:[1]江苏宿迁市实验小学
出 处:《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4年第5期22-22,共1页
摘 要:“字词句段篇,内容一大片”,这是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共识。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许多教师将学生带进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貌似吃透文本,而实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支离破碎,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成体系。如果我们能紧扣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夯实一项训练,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走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简单高效。一、紧扣一个“主题”,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成长的过程;教某人学习这些学科,并不是要他记住那些成果,而是要他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和廉洁等传统美德。课堂教学中,我以“认识古代英才”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从整体人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特别是将《三顾茅庐》与“练习3”的教学整合起来,欣赏“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勇武,再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故事。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让学生整体掌握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加大了学习的张力,具有激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生平进行探究的作用。这样的教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