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听写为载体 领略汉字之美——“‘语文知识’的评价观测及载体”微课实践研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春文 

机构地区:[1]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学研究室

出  处:《语文知识》2014年第7期32-34,共3页

基  金:2011年度国家语委"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教育研究"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B125-1);2013年浙江省教研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3B174)"语文知识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知识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语文实践。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积极、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学生才能真正建构起语文知识结构。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之后,关于“语文知识”和“内容标准”的问题有不少争论。其实,关于“语文知识”和“内容标准”问题背后隐含的是语文知识观的问题,即什么是语文知识、为什么要学语文知识、怎么学和怎么教语文知识。如果表述得学术化一点,就是关于语文知识的本体观、价值观和教学观。但是新课标似乎没有专门的语文知识评价的章节,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手段。2014年5月27日,越城区初中语文“‘语文知识’的评价观测及载体”主题教研活动暨150学时教师岗位培训在鉴湖镇中学举行。鉴湖镇中学的陈卫菊老师开设了一堂微课《汉字听写—领略汉字之美》。课后,笔者随即与上课学生进行了15分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到底喜欢用什么方式学习语文知识以及用什么评价方式等。“语文知识”该怎样观测,用什么载体合理评价,这些都是新课标亟待探究的难题。这里,笔者以这次研讨活动的微课为切入口,试着来探究“语文知识”的评价观测及载体。

关 键 词:语文知识观 知识评价 语文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载体 观测 汉字 听写 

分 类 号:G633.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