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傅念飞[1]
机构地区:[1]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出 处:《新课程导学》2020年第16期81-81,87,共2页
摘 要:课堂从来都不是静态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再准确再丰富,也会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理解。这种现象屡屡出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没有太多的模式和套路的限制,也少有现成解读的束缚,而这恰恰让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去理解文本,这种自由阅读,符合"元阅读"理念的要求,往往会出现可贵的探究与批判精神的光芒。笔者执教《氓》的过程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片段。《氓》是《诗经》中的经典名篇,教学重点之一是赏析诗歌中采用的比兴手法。按照事先的教学设计,我先介绍比兴手法及其作用,然后请学生阅读诗歌,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再分析其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