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电脑迷·教师研修》2021年第2期4-9,共6页
摘 要:前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而目前教师教学述评研究的侧重点是教师效能。教师效能作为教师工作动机的一个敏感指标,是衡量和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变量,因而逐渐成为研究教师心理的热点问题。“效能”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效用能量,主要体现在能力、效率、质量、效益这四个方面。教师效能的概念是由效能的最原始定义得出:教师效能就是教师个体或者团体所蕴含的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效用能量。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含两个成分: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于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或信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