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诗韵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出  处:《教育》2025年第8期97-99,共3页Education

摘  要:新课标对量感的定义为:能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测量,对事物的大小关系进行直观的感知。小学阶段的量感可以分为常见量:货币、质量、时间;几何量:长度、面积、体积。其研究范畴包括量的比较、量的运算和量的估计。量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拓展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估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量感缺乏的表现有:对计量单位含义的理解存在于表象阶段,没有建立单位量的实际观念和具体表征,单位的选择和使用较为随意;在对物体质量、体积进行估测时,容易出现偏差;数量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虽能熟记,但是进行结构化换算时存在难度。结合以上问题,笔者发现学生量感缺乏的主要原因有:部分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深入研究,量感教学浮于表面;学生生活经历有差异,在单位应用时缺乏相应的经验支持;学生忽视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学习缺少结构化和整体性。基于这些普遍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六条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有效策略 计量单位 进率 量感 数学思维 学生情感 新课标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