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球

作品数:1465793被引量:1571123H指数:27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振春张强王登红胡瑞忠唐菊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地质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ISGPS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科学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62-77,共16页李思亮 王欣楚 戚羽霖 钟君 丁虎 文航 刘学炎 郎赟超 易沅壁 王宝利 刘丛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21001,42293262)。
流域是表层地球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或子系统,通过对流域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能更深刻地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层圈相互作用。流域物质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表层地球系统各层圈之间的能量和物质循环状态,同时...
关键词:表层地球系统 流域 生物地球化学 层圈相互作用 全球变化 
地球宜居性演化中的卤素角色:从地质时间尺度看有机卤起源与有机卤呼吸微生物进化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156-167,共12页杨毅 钟音 汪善全 王红岩 廖恒毅 王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E012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220)。
地球宜居性的演化与大气和海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eoproterozoic Oxygenation Event,NOE)这两个关键的氧化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地球的铁矿物形成过程,还对...
关键词:卤素循环 地球宜居性演化 脱卤微生物 有机卤呼吸 还原脱卤酶 
贵州草海0.78 Ma以来古环境演化:来自XRF连续扫描的证据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168-182,共15页许聿迪 刘承帅 高庭 刘彧 尹润生 孙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30712)。
云贵高原地区气候受到不同季风的显著影响,变化趋势较为复杂。为探究该地区环境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选取贵州草海湖泊沉积柱2023CH(D)为研究材料,通过高分辨率X射线荧光(XRF)连续扫描和古地磁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及Al...
关键词:云贵高原 湖泊沉积 XRF连续扫描 元素地球化学 古环境演化 
红壤关键带质子产生和消耗及其环境效应综述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231-247,共17页杨金玲 董岳 冯文澜 张昊哲 张甘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7312);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22FY100202)。
红壤在我国农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红壤关键带实质上是红壤区域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下由水-土-气-生-岩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本文综述了红壤的酸化现状、红壤关键带中质子(H^(+))产生和消耗的过程与机制,以及这些过程...
关键词:酸化 酸缓冲机制 矿物风化 氮转化 元素循环 
青藏高原周缘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换期风化演变及其对全球及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274-287,共14页崔灏 韦刚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501)。
始新世—渐新世的气候转型(Eocene-Oligocene Transition,EOT)是新生代时期最为显著的全球降温事件之一,标志着地球气候系统从“温室”向“冷室”模式的关键转变。虽然深海沉积物较为一致地记录了这一降温事件,但众多陆相沉积记录却显...
关键词:古气候 始新世—渐新世气候转型期 青藏高原 全球变化因素 区域因素 
全球变化背景下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288-310,共23页张艳利 冉浩汎 曾建强 鲁钰婷 庞伟华 郭昊 王新明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3B0303000007)。
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也叫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痕量活性有机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大气化学和气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BVOCs在大气中通过与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臭氧O_(3)和NO_(3)自由基)快速反应,驱...
关键词: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ROG)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排放测量 光照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氮循环 气溶胶 臭氧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构造背景分析与震源特征探讨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5年第3期258-263,共6页白玲 陈治文 王绍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30312);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项目(2019QZKK07)。
0引言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500 km,平均海拔约6000 m,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而又年轻的山系,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强烈碰撞挤压的产物(Yin and Harison,2000).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形极其险峻,气候瞬息万变...
关键词:2025年定日6.8级地震 现场考察 构造背景 震源特征 
藏南活动断裂带第四纪CO_(2)释放初探:来自钙华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334-349,共16页曹晨晞 张茂亮 王立胜 王学锋 段武辉 徐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607700)。
青藏高原南部构造运动活跃,为深源含碳流体的形成和释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现今全球最重要的深部碳释放地区之一。如何估算地质历史时期构造运动导致的深部碳释放通量是探索青藏高原生长动力学过程对深部碳释放影响的重要科学问题...
关键词:钙华沉积物 铀系年代学 碳同位素地球化学 深部碳释放 青藏高原南部 
青藏高原典型时段火山活动碳释放规模及其环境意义
《地学前缘》2025年第3期350-361,共12页谢显刚 赵文斌 张茂亮 郭正府 徐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607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642)。
火山活动等地球深部过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伴随着多期火山活动和深部碳释放,并且这一时期大气CO_(2)浓度发生阶段性变化,亚洲气候环境格局由行星风系主控转向季风主控。然而,青藏高原...
关键词:火山活动 CO_(2)释放通量 青藏高原 熔体包裹体 
构造地震还是爆炸地震?
《邢台学院学报》2025年第2期23-39,共17页张旗 原杰 焦守涛 郭钊 
地球深部探测与矿产资源勘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ZD1001003);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2022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地质云的地质灾害基础信息提取与大数据分析挖掘(2018YFC15055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地球科学大数据“一张图”体系建设与知识服务(DD20230761)。
地震破坏性大,地震成因争论大,地震预测一筹莫展。地震成因复杂,按成因分类,大体可分为构造地震与非构造地震两类。构造地震是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非构造地震种类很多,其中爆炸地震(或隐爆地震)可能是最重要的。爆炸地震理论的核心...
关键词:构造地震 爆炸地震 超临界流体 震源中心 隐爆角砾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