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作品数:99788被引量:123268H指数:7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一兵贺来王雨辰张文喜王南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换一个角度看“何为中国”:从“大一统”观到“国家—民族”理论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37-44,F0002,共9页张继焦 刘云广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社科规划专项课题“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中的边疆治理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科研课题“大一统国家韧性的形塑机制研究”;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
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对主体性的自觉在“何为中国”的提问中得到重申。比照西方现代政治的国家叙事,当代中国对国家性的表述实现了知识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即从基于实体政治民族的“民族—国家”到立足于一体性历...
关键词:大一统 国家—民族 何为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结构转型及其批判
《社会科学论坛》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唐莉维 
同为19世纪的思想家,黑格尔和马克思都关注到了近代市民社会结构转型对社会联合的影响,也正是在市民社会问题上,马克思与黑格尔展开交锋。承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生产和交换关系的阐发,黑格尔以法哲学的政治方案来应对市民社...
关键词:黑格尔 马克思 市民社会 结构转型 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马克思对李嘉图定律的破解及其当代价值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9-76,共8页兰洋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LLZXB034)。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对李嘉图定律的破解是隐含其中不可或缺的任务。李嘉图定律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动能、代价和未来前景最为清晰且简明的表述。通过破解这一定律,马克思深刻洞察了资本主导下的近代世界秩序...
关键词:世界秩序 李嘉图定律 历史唯物主义 
时间的实践逻辑——线性时间观反思与情境性时间观建构
《世界哲学》2025年第1期188-197,共10页曹德军 
西方哲学围绕线性时间与周期时间二分法框架进行了长期争论。实践视角下的时间观,致力于弥合主观与客观的二分法,并尝试提出第三种时间观点。实践活动始终是一种时间化的行为。基于实践的时间观表明,行动者通过日常实践来体验时间。实...
关键词:线性时间 实践逻辑 日常习惯 时间感知 社会记忆 
中华民族文明的现代作为与品质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刘志洪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21&ZD01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4XNQZ07)。
建设并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显著标识。中华民族奋力开拓的文明在历史积淀中业已生成若干显明的作为与品质,对这些作为和品质的梳理与提炼,有助于把握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内涵,进而明晰...
关键词:中华民族 文明 作为 品质 现代 
世界秩序的政治哲学方案——马克思对斯密的批判
《哲学研究》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兰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的解释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编号21CKS012)的阶段性成果。
在马克思的思想视域中,“世界秩序”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也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物质生产的历史性过程出发考察世界秩序的演变过程,并深入探寻新型世界秩序的价值基础和现实可能。这一重...
关键词:世界秩序 商业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质素、感受质与身体
《学术研究》2025年第1期48-57,179,共11页张浩军 李永辉 
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自然化的现象学:理论、实践与方法”(23ZXA003);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胡塞尔的“质素”概念自提出以来便饱受争议,连胡塞尔本人都对它不甚满意。作为一个现象学意义上的认识论概念,我们却无法在现象学还原和直观中发现它。作为无形式的质料,它承担着连接意识与世界的功能,我们却很难在意向性理论中为它找...
关键词:质素 感受质 感觉材料 身体 
肖前的哲学思想及其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2024年第6期9-15,167,共8页刘志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023BZX006);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2XNLG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学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肖前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发展、普及,是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规化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是当...
关键词:肖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哲学原理教科书 
赋AI以活力:社交机器人的心灵归因还缺什么?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23-31,共9页陈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重大课题(青年英才培育)(223QNYC19ZD);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45)。
理解和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是大多数社会互动的基石,也是人机互动与社交机器人设计的重要指标。人类与机器人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将思想、信念和情感彼此归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新的热点。心灵感知维度理论将人类互动对象的心灵归因区分为自...
关键词:社交机器人 拟人化 心灵感知 归因 活力形态 ChatGPT 
超越正义:对希腊神话的正义话语和正义法的社会主义观念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43-155,共13页张文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财产权批判与社会正义理念研究”(021AZX001)阶段性成果。
在正义与法的入口处竖立着两大传统,即希腊神话与包装着社会主义的一种正义法思想。围绕探究其内在联系与区别的任务,无论是由希腊言及现代还是由现代回溯希腊,当在其研究中增加神话或话语的哲学批判维度时,超越正义得到了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 正义  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