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刑法学

作品数:131126被引量:103128H指数:1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秉志陈兴良张明楷刘宪权姜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刑法犯罪犯罪构成司法认定刑事责任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张明楷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构建自主刑法学知识体系应妥当处理的四个关系被引量:3
《法学家》2024年第6期18-34,188,189,共19页张明楷 
构建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需要深入挖掘、合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精华,并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自主的刑法学知识体系与借鉴国外学说并不矛盾,刑法学界需要以开放的、自信的态度积极借鉴和吸收国...
关键词:刑法学 知识体系 优秀传统 国外学说 学术批判 
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被引量:1
《环球法律评论》2024年第5期22-38,共17页张明楷 
大多数国家刑法规定的行贿罪与受贿罪都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我国刑法中的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关系则具有双重属性,即二者既可能是对向犯,也可能是独立犯罪,但不是通常的共同犯罪关系,不可能按共同犯罪的一般规定处理。在对向关系的场合,...
关键词:行贿罪 受贿罪 对向犯 独立犯罪 共同犯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被引量:6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4期105-124,共20页张明楷 
只要参与人事前和本犯的沟通或约定,与本犯造成的法益侵害之间具有心理的因果性,就属于“事前通谋”,成立上游罪的共犯。在事前无通谋的情形下,原则上按参与时点是本犯既遂前还是既遂后,分别认定为上游罪的共犯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关键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财产罪 共同犯罪 电信诈骗 
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混同立法例下的刑法解释被引量:8
《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1-18,共18页张明楷 
区分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对于妥当确定刑法的保护范围、正确解释犯罪的构成要件、合理判断违法阻却事由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分则存在没有合理区分公共法益与个人法益的现象,如将侵犯个人法益的行为规定为对公共法益的犯罪,或者相反...
关键词:公共法益 个人法益 构成要件 刑法解释 违法阻却事由 
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造被引量:7
《清华法学》2024年第4期28-44,共17页张明楷 
认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是单纯行为犯的观点,明显扩大了本罪的成立范围,也导致本罪与虚开发票罪的处理不协调;认为本罪是目的犯与危险犯的观点,虽然有可能限制本罪的成立范围,但导致对骗抵增值税款的预备行为、未遂行为与既遂行为同...
关键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行为犯 目的犯 抽象危险犯 实害犯 
生态环境法典的罪刑条款设置被引量:10
《政法论丛》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张明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16ZDA060)的阶段性成果。
“《刑法典》是环境刑法更好的归属”的观点,只是一种主观判断,不一定符合事实;我国清末以来的刑法典都预设了多元刑事立法模式,单一刑法典模式不是由刑法典自身形成的,而是由于其他法律不设置罪刑条款形成的,生态环境法典应当直接设置...
关键词:生态环境法典 附属刑法 罪刑条款 多元立法模式 
行贿罪的处罚根据——兼议《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行贿罪的修改被引量:17
《政法论坛》2024年第2期3-17,共15页张明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制度实践研究”(16ZDA060)的阶段性成果。
行贿罪与受贿罪同属贿赂罪,两罪的保护法益没有本质区别,但存在细微差异。法定刑的轻重并非仅由保护法益来决定,而是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受贿罪的法定刑应当重于行贿罪的法定刑。事实上,1997年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后的刑法都...
关键词:行贿罪 保护法益 处罚根据 《刑法修正案(十二)》 
刑法典编纂:基本理念与技术设计被引量:6
《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1期39-63,共25页陈兴良 张明楷 周光权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对此做出专门部...
关键词:法典编纂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罪刑法定原则 立法规划 劳动法典 法典化 科学立法 立法成果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再探讨被引量:24
《法商研究》2024年第1期21-41,共21页张明楷 
“共犯的正犯化”以对正犯与共犯采取区分制为前提,帮助行为成立犯罪若不以正犯的存在为前提,则是共犯的正犯化,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因以正犯的存在为前提,故不可能是共犯的正犯化。行为的危害性大、能被独立定罪,以及刑法对帮助...
关键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共犯的正犯化 诈骗罪 共犯 
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的成否被引量:2
《东方法学》2024年第1期130-145,共16页张明楷 
受领人将不法原因给付物据为己有的行为是否成立侵占罪,涉及法益保护、法秩序的统一性等诸多问题。肯定说不符合法益保护原则与法秩序统一性的原理,各种两分说所采取的区分标准不明确或者不合理,其结论也有悖于刑法的谦抑性。民法上的...
关键词:不法原因给付 返还请求权 侵占罪 法秩序统一性 法益保护原则 谦抑性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