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41)

作品数:31被引量:8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立胡瑜赵伟龙陈立婷秦鑫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蒲松龄研究》《贵州社会科学》《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佛经故事母题主题学《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基本规则及学术规范——以李福清佛经母题影响研究为例被引量:3
《河北学刊》2019年第6期88-94,共7页王立 黎彦彦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文学主题学“大文科”观念对其学理构成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明显影响。主题学学理构成具有两大渊源:一是“西学”土壤中生成的民间故事传说及童话(包括阿拉伯民间故事和寓言)研究;二是佛教影响下的佛经故事及其传译实践。故事隐喻意义与譬...
关键词:文学主题学 学理结构 李福清 民间故事 佛经母题 
清代俄罗斯形象的传统成因及佛经渊源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18年第6期150-156,共7页刘卫英 乔培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清代笔记书写"俄罗斯"形象融合了复杂的民族文化情感,多有"罗斯""俄罗斯""罗刹"混用现象。称谓的不确定,有对强悍他族的遥远记忆,也是邻国文化与军事力量角逐的形象化折射。称谓的"概言"书写还是一种适宜社会规则的政治策略。"罗刹"与"...
关键词:“俄罗斯”形象 罗刹 社会伦理 权力符号 佛经故事 
“真假难辨”母题的文化整合意义与伦理价值被引量:3
《学习与探索》2017年第3期145-152,共8页王立 施燕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明清小说中的"真假难辨"母题多受佛经及南亚民间故事的影响。中古汉译佛经故事以真假难辨阐释佛理,较多关注真假"难辨"的结果;南亚传说揭示了相貌相似的由来问题,及重构社会秩序的伦理意义。双生子神话或许是真假难辨母题产生的前提。...
关键词:“真假难辨”母题 佛经故事 明清小说 文化解构 
熟人社会伦理与“偷听”母题的跨文化传播被引量:2
《北方论丛》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王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本于乡土社会现实生活的《金瓶梅词话》,偷听行为的多发性触发小说母题生成播衍。其多方表现为,或偷听内容被仇家无意中听到,招致杀身之祸;或因偷听而澄清一向的误解;或故意让被偷听者明白被窃听到,以示威慑抗议;或偷听进行时,被意外的...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 《聊斋志异》 母题 乡土社会 佛经故事 
《孔雀东南飞》:婆媳矛盾母题的经典本土建构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6年第10期167-175,共9页王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印度古代婆媳矛盾故事,经由中古汉译佛经等传入中土,或为《孔雀东南飞》来源,叙述婆媳矛盾生成与化解,印度侧重两代人的不理解因素,而《孔雀东南飞》则侧重如何营构家庭和谐气氛。结尾的连理树、"双飞鸟"属生命意志变形后的延续,也带有...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婆媳关系 关系存在 东方特色 舆论化解 
民国武侠文学与国学之关系被引量:6
《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49-157,共9页王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项目号08BZW041);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武侠小说母题研究”(项目号L12BZW004)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当代武侠小说青年形象的社会意义及民国文本来源研究”(项目号L15BZW004)的阶段性成果
以国学为体,武侠文学为用,可展现国学与武侠文学的相通性。民国武侠小说家以其国学基础深厚,在将眼光投向外域时显得更有底气,显现出国学经世致用功能。国学与武侠文学分别体现了文化的雅俗分野,既与文学史上的诗文分体有关,也与时代和...
关键词:国学 武侠文学 学科相通 文史互动 文化建设 
明清猿猴叙事的中外文化史渊源被引量:4
《河北学刊》2016年第3期93-98,共6页王立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明清猿猴故事的书写,契合了古人华夏中心与"人类中心"的双重心态。作为人类近亲的猿猴类动物,既有类人的特征,又具动物属性。因灵活与善于模仿,猿猴成为人类的娱乐工具;又因其接近人类,"远交近攻"的种族生存谋略,激发了人类的歧视与排...
关键词:猿猴叙事 明清文史 佛经文学 类人思维 主题学 
“轮流奉妖”母题的传播与文化的异变整合被引量: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97-104,共8页王立 陈立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W041)
"轮流奉妖"母题往往与过路英雄顶替牺牲,斩妖除害、扫清积弊等情节相结合。印度史诗、民间故事和佛经为母题之源,而本土淫祀观念在与汉译佛经故事结合中推波助澜。明清同母题故事由轮流奉妖吃童男女,转而关注以童男女修炼及强娶人妻等,...
关键词:“轮流奉妖”母题 社会伦理 文化整合 异变 主题学 
人与猛兽相安相亲母题叙事的生态伦理意蕴被引量:6
《学术交流》2014年第12期168-173,共6页王立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金庸小说生态美学思想中外文化渊源研究"(2013LSLKTWX-20)
明清人与猛兽相安叙事,一反与猛兽为敌的态度,具有反文化传统意义,彰显孝义的民俗诉求。虎报答人类收养幼虎之恩,与邻人相依为伴,人虽化身为虎而仍存留人的意志,虎救人并被救,等等。民国以降武侠小说母题的延续,侧重展示猛兽的动物性能...
关键词:明清文学 猛兽 人兽相亲 生态伦理 主题学 
论蒲松龄诗歌中的灾害描写被引量:1
《蒲松龄研究》2014年第3期84-91,共8页王立 赵伟龙 
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聊斋志异>的佛经渊源与中国传统小说题材模式研究"(08BZW041)
蒲松龄表现自然灾害的诗作不仅具有"诗史"的性质,更较史实鲜活生动,让人震撼。他对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时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受灾民众的同情,亦有对受灾民众愚昧行径的愤慨。自然灾害的描写,还存在于其他文类之中,这不仅与作者的亲身经...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诗集 自然灾害 灾害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