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SHO17)

作品数:10被引量:1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萍杨军马伟华许六军更多>>
相关机构:文山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山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河池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地方高校云南壮剧文化自觉边疆少数民族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方高校非遗教育保护的服务模式研究被引量:1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32-136,共5页李萍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编号:12XSHO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编号:12YJC840020)
地方高校的非遗教育服务,既可以基于服务目标内容的不同而类型化为保护教育和传承教育的服务类型模式;也可以基于服务场域及服务主客体的不同而类型化为校内学校教育、校外社区与社会教育的服务类型模式;还可以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保护服务模式 地方高校 建构研究 
地方高校介入少数民族非遗教育保护的角色研究被引量:1
《河池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李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期望、领悟和实践而生成的共存、共建和共赢关系,是一种基于双向互动和相辅相成的实践关系。通过此类角色的扮演,不仅可以为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关键词:地方高校 少数民族非遗保护 关系研究 社会学角色理论 
认同与自省: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23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马伟华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南开大学201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对策研究"(NKSZZX2015-Y05)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区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相适应的是,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进行了广泛研究,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由此看来,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文化自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认同 
边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的过程研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保护研究(之四)被引量:2
《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5-39,共5页李萍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
作为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遗产化过程的研究应受到重视。遗产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产甄别、价值论证、遗产申报、遗产认定和遗产管理保护的过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壮剧为个案,重点研究其从遗产甄别、价...
关键词:遗产化过程研究 云南壮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被引量:8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58-62,共5页杨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广西"瑶学丛书"课题2015年项目"瑶族民间传统音乐研究"(YX1504)
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瑰宝的保护传承问题也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就当前情况来看,生存环境变迁、传承人断代、外来文化的冲击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前非遗保护存在的各类问题,有...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和保护 传承人 保护意识 保护机制 
地方政府在遗产化保护工作中的文化自觉研究——以国家级非遗“女子太阳山祭祀”为个案被引量:5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11,共5页李萍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
作为非遗保护的重要主体之一,地方政府是否具备足够的文化自觉能力是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保护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女子太阳山祭祀"的遗产化保护工作为研究个案,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在参与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
关键词: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觉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遗产化保护工作 壮族女子太阳山祭祀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民间传承群体开展社会保护教育的个案服务实践——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四)被引量:2
《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1-7,共7页李萍 许六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
作为具有科研优势和服务优势的地方公共教育机构,地方高校在服务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保护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国家级科研课题为依托,对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传承者群体开展的校外社会教育服...
关键词:保护教育进云南壮剧传承人群体 地方高校 校外社会教育服务 国家级非遗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地方高校与云南壮剧教育传承的关系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三)被引量:3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1-6,共6页李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
针对云南壮剧的传承困境问题,地方高校可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类科研和教育资源,为教育传承云南壮剧建设一个集科研、校内外教育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使地方高校在参与云南壮剧教育传承保护服务实践过程中互动生成一种共存、共建和共生共赢的关...
关键词:地方高校 云南壮剧教育传承保护 关系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介入云南壮剧村寨开展传承人才培养服务的社区与社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之二)被引量:3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5,共5页李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12YJC840020);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
以国家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那瓜村为个案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服务模式的研究,重在探索一种以地方高校民族研究机构为服务主体,借助其科研平台发挥专业服务优势,向校外遗产地社区提供云南壮剧民间土戏人才培养的社区与...
关键词:云南壮剧传承人才培养 社区与社会教育传承 模式构想与实践 那瓜村社区 
云南壮剧研究者的文化自觉行为及方式研究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1-5,共5页李萍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12XSHO17)
云南壮剧的研究,既有个人的参与,也有单位组织的参与。本文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分别对研究者个人参与研究的行为和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的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应重视培养研究者个人和参与单位对云南壮剧文化自...
关键词:云南壮剧研究者 文化自觉 存在问题 文化自觉能力培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