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Z050)

作品数:41被引量:32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祖云武小龙范虹珏龚万达严燕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内蒙古社会科学》《河南社会科学》《当代经济科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城镇化城乡关系包容性环境冲突包容性发展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的动力机制及其优化路径被引量:1
《甘肃理论学刊》2016年第3期118-123,共6页武小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
农民集中居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依据推拉理论解释,农民集中居住是由农民自居地的推力和拉力,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地的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生成的;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大跃进式"的农民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农民集中居住 推拉机制 优化路径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现实归因的理论思考被引量:5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34-139,共6页耿华萍 刘祖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江苏乡村治理发展"(SKZD201205)的阶段性成果
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是多种因素和效应叠加的结果。教育理念在义务教育"公共性"上的认识偏差,造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在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上错位。义务教育供给制度的强制性制度变革、政策意图偏离与制度外供给是造成我国城乡义务教...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 非均衡发展 现实归因 
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冲突”的现实策略及其路径选择被引量:7
《行政论坛》2016年第1期67-71,共5页严燕 刘祖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环境冲突’的三螺旋治理模式研究"(SK2015013)
环境冲突的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环境冲突"政府应对的行动选择上,地方政府通常遵循的是"不出事"逻辑与"策略式"应对,在具体的策略上主要是"运动式"应对、"利益共谋式"应对与"变通"应对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但未...
关键词:地方政府 环境冲突 现实策略 路径选择 
苏南“城镇化模式”下的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建构被引量:1
《社会科学家》2015年第11期77-81,共5页范虹珏 刘祖云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
由于苏南"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化建设较为成功的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范例。因此文章通过分析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下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建构过程,总结和反思了这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提供相应的参考,并...
关键词:苏南 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 
共生理论的内涵意蕴及其在城乡关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领导科学》2015年第10Z期7-10,共4页武小龙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博士论文奖学金项目"城乡‘共生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ZZ050)的阶段性成果
城乡关系不协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显性矛盾,共生理论作为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为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共生理论由生物学中的共生概念衍化而来,重在强调生态子系统间合作互补、互惠互利、共同进化的内涵意...
关键词:城乡失衡 共生理论 城乡共生发展 合作互惠 
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1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60-166,共7页龚万达 刘祖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城镇化是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以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城...
关键词:物质变换理论 生态文明 城镇化 
以人为本:习近平农村市场化和城镇化思想的特质被引量:3
《现代经济探讨》2015年第4期63-67,共5页龚万达 
国家社科基金"‘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BZZ050);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研究"(项目编号:XT2013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想解决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的难题,"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唯物史观重要原理是关键。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他从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学研究,其"以人为本"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
关键词:以人为本 习近平 农村市场化 城镇化 特质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发展与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的视角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5年第2期94-103,共10页范虹珏 刘祖云 曾博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号:12BZZ050)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当时该地区市镇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职业分化和向市镇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城镇化的表现形态。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力图从城镇化...
关键词:明清时期 太湖地区 市镇 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 
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学习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被引量:18
《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35-43,共9页龚万达 刘祖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项目号:12BZZ050)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意味着生态环境也具有生产力的属性。"征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片面理解,经典作家从未把自然生态环境排除在社会生产力的组...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生产力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逻辑重塑——中央、地方与民众的衔接被引量:6
《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刘祖云 武小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实证研究"(12BZZ050);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城乡‘共生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研究"(CXZZ14_0159)的阶段性成果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利用"中央—地方—民众"三层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认为"中央政策体制的局限、地方行为的扭曲、村社基础的缺失"共同造就了城乡发展失衡的现实困...
关键词:“中央—地方—民众”分析法 城乡二元体制 地方行为 村社空心化 城乡发展一体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