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9)

作品数:53被引量:65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何志鹏黄文艺姚建宗霍海红钱大军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方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商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法社会主义法治法学理论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繁华与无序:法律体系建构的中国模式之检讨被引量:13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16-27,共12页钱大军 薛爱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2014LZY016)"网络反腐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研究"
中国法律体系是依托国家主导下的法律试行机制建立起来的,因此其构建模式是一种进化因素和建构色彩并存的混合模式。这种混合模式无疑具有其自身优势,但在其繁华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系列无序和乱象,导致了中国法律的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关键词:法律体系 实践 法律试行 立法试验 良性违宪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构建模式之探究被引量:48
《法商研究》2015年第2期3-12,共10页钱大军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11QY08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9);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
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也会体现改革开放的总策略。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不可能完全依据建构理性而为,而必定基于经验理性的探索试验渐进形成。这种渐进主义改革观反映在我国立...
关键词:法律体系 渐进模式 法律试行 
转型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共时性逻辑——基于一种主体性哲学发展的思考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15年第3期133-140,共8页郑智航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的阶段性成果
鉴于中国实现法律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西方国家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转型中国不可能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一个历时性的过程来完成法律现代化。主体性确立时期与主体性重建时期两个阶段在中国以及中国...
关键词:主体性重建 转型中国 权利话语 法律责任 纠纷解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的主旨与内核被引量:4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6期172-186,共15页郑智航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
无论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是依法执政基本方式,都极为强调以对国家权力或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为核心的法律监督存在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体系经历了前苏联法律监督思想的引进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全面的法律监督思...
关键词:法律监督 权力下沉 德行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政府的良心与法治政府的道德--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道德之维被引量:4
《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第2期60-66,共7页倪怀敏 姚建宗 
吉林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当代中国法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
多种理论和逻辑在支撑着这样的一个基本认识:"人民"政府应该是有"良心"的政府,"法治"政府应该是有"道德"的政府。"人民"政府的"良心"主要体现在它应该是"有耻有格"的政府、"服务"的政府、"公益"而没有"私利"的政府、"讲理"的政府、"光明...
关键词:人民政府 法治政府 政府官员 良心 道德 
论中国国际法心态的构成因素被引量:13
《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82-91,共10页何志鹏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29);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国际法的中国理论"(项目编号:2012FRLX10)资助
中国的国际法观念是国际关系中行为体自身状况和国际社会环境互构的心理映射,是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法局面与中国自身状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在中国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和各实践环节,最终形成心理的认知和判断。中国对国际法持敬而远...
关键词:国际法 中国 国际关系 历史 文化 
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被引量:71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3-11,共9页侯学宾 姚建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JZD00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吉林大学"985工程"建设项目:"当代中国法治"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基本共识,随着"法治指数"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中国不仅从理论上开始研究法治指数和法治评估问题,而且在实践层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法治指数设计并加以推广的运动。反思性地思...
关键词:法治 法治指数 思想维度 
论马克思产权思想的问题进路及理论启示被引量:1
《税务与经济》2013年第4期9-12,共4页于杰 尹奎杰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权利本位论研究"(项目编号:10JJD820007);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农村权力嬗变过程中的农民权利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AZZ002);2010年度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0JZD0029)
马克思从所有制的本质上分析和把握产权的内涵,揭示了产权问题的症结所在,其对产权的认识深刻而全面。马克思是基于"所有权—所有制—产权"这一理论逻辑来展开他的产权思想的。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既是关涉经济关系的理论,也是关涉法律关...
关键词:马克思产权思想 问题进路 理论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历史谱系和发展方向被引量:3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4期10-16,共7页马国强 钱大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法律体系构建的中国模式"(2011QY0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的历史谱系可以分为奠基(1978-1990)、快速发展(1991-2000)和初步成熟(2001-2010)三个阶段。在各阶段,法学理论体系研究呈现出相应的时代特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 历史谱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被引量:9
《政法论坛》2013年第3期23-38,共16页何志鹏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10JZD0029)";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国际法的中国理论(2012FRLX10)"的阶段性成果
从历史发展上看,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辟了国家之间签订契约的可能,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则进行了全球性国际社会契约的两度试验。国际社会契约在各方面、各层次的实践凝聚了国家的共识,积累了国际法治的经验,但也存在大国政治、不成体系、价...
关键词:国际社会契约 国际法治 国际组织 国际法 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