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2)

作品数:75被引量:16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泓周亚威张全超张群原海兵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农业考古》《人类学学报》《东方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遗址墓地人骨研究人骨颅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内蒙古磴口县沙金套海墓地汉代居民的颅骨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2020年第1期345-370,共26页胡春佰 朱泓 张文平 王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编号11&ZD182)
一、沙金套海墓地形成的历史背景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西南部,东北邻杭锦后旗,东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黄河相望,西南连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西北接乌拉特后旗。全县地处河套平原西端,由山地、沙漠、平原三种地形构成,西北...
关键词:西汉武帝 朔方郡 黄河冲积平原 元朔 乌兰布和沙漠 河套平原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华北民族融合进程中人群生存方式及对健康的影响——以北京延庆西屯村墓地为例被引量:4
《人类学学报》2020年第1期127-134,共8页朱思媚 周亚威 朱泓 丁利娜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41773008);国家基础研究项目(2015CB9538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KG013)共同资助。
探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和融合,对揭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极具重要意义。目前,历史文献与人群体质特征的研究,为了解华北地区东周以后人群的混合和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线索,但在民族交融过程中生存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人...
关键词:民族融合 稳定同位素 营养健康 北京延庆西屯墓地 人群体质特征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清代居民颅骨的形态学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4期76-80,共5页周亚威 王一鸣 樊温泉 沈小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ZD18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7CKG021);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2113);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2014019);中原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子课题“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人骨的生物考古学研究——体质与DNA数据库建设及共享”资助项目
为探究中原地区清代居民的人种类型,对出土自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的2例完整的颅骨标本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郑韩故城清代居民的颅面部特征为长颅型、正颅型、狭颅型和中颅型相结合的颅型,上面指数为中上面型,面部突度指数为正颌型...
关键词:郑韩故城 清代 颅骨 形态学 人种 
辽宁营口鲅鱼圈汉代贝壳墓出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8年第2期341-347,共7页张全超 韩涛 张群 孙志超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41111);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20130305)的资助
天瑞水泥厂汉代墓群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路安工业园区天瑞水泥厂院内东部及东北部,2008年8~11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鲅鱼圈区天瑞水泥厂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38座,其中贝壳墓34座,贝壳墓可分为...
关键词:动物骨骼 骨胶原 辽东地区 稳定同位素分析 饮食结构 左侧胫骨 水泥厂 
河南安阳杨河固遗址东周墓葬出土人骨研究被引量:1
《江汉考古》2018年第6期110-117,共8页王一如 申明清 孔德铭 朱泓 孙蕾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项目编号11&ZD182)
通过对河南安阳杨河固遗址东周墓葬出土的人骨标本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并对颅骨进行了细致观察与测量,显示其具备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且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比较接近,与古代上马组、乔村合并组、曲村组最为接近,其次与将军...
关键词:杨河固遗址 东周时期 墓葬出土人骨 体质特征 
西安高陵坡底秦墓的人口学特征被引量:3
《北方文物》2018年第3期41-45,共5页周亚威 张翔宇 高博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11&ZD18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KG021);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2015M572113);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资助(2014019);河南省中原文明化进程项目资助
坡底遗址是关中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处秦人墓地,通过对墓地出土的154例人骨标本的人口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154例个体中,性别明确者91例,鉴定率为59.09%,年龄段明确者127例,鉴定率为82.47%;坡底居民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
关键词:坡底墓地 秦人 年龄 性别比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巴音哈达墓地北魏时期人骨研究被引量:1
《边疆考古研究》2018年第1期287-296,共10页阿娜尔 朱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11&ZD18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12@ZH014)的资助
巴音哈达墓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大队巴音哈达小队,位于昂素镇东南方7千米处。墓葬所处地势南高北低,东西方向高差不大,总体呈缓坡状,海拔1347米。从葬俗及随葬品分析,发掘者认为该墓地为北魏时期鲜卑人墓地...
关键词:北亚蒙古人种 北魏时期 古代居民 内蒙古 鄂托克前旗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东周人骨研究被引量:1
《华夏考古》2018年第3期97-106,共10页周亚威 刘明明 陈朝云 韩国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11&ZD182);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北京延庆西屯墓地人骨研究”(2015M57211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人骨研究(17CKG021);河南省中原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郑州地区出土仰韶文化人骨的体质与DNA研究及数据库建设”;中原历史文化特色学科群建设项目支持
荥阳官庄遗址是郑州西北郊地区两周时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本文通过对官庄遗址出土的6例东周时期颅骨的人种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官庄组形态特征可概括为高颅型、中颅型与狭颅型相结合,偏狭的上面型和鼻型,较为垂直的面型...
关键词:官庄遗址 人骨 形态特征 东周 
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颅骨的观察与测量
《边疆考古研究》2018年第1期261-286,共26页原海兵 谢涛 何锟宇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KG005);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skqy201353);四川大学区域历史与边疆学学科群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2批面上项目(2017M623018)
老官山汉墓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土门社区卫生站东侧。为配合成都地铁三号线基本建设,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了...
关键词:老官山 天回镇 齿槽面角 体质特征 下颌骨指数 腭圆枕 木椁墓 枕骨大孔指数 成都市 
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线粒体DNA研究报告被引量:2
《华夏考古》2018年第2期100-105,共6页曾雯 李佳伟 岳洪彬 王明辉 周慧 朱泓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民族开始形成过程的考古学观察”(11&ZD18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济南大辛庄遗址人骨材料的综合研究”(14CKG002)、“即墨北阡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古代居民的DNA研究”(15CKG013);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现代考古学特殊学科点项目(J1210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居民分子考古学研究”(2015M570581)的支持
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
关键词: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