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06SFB3011)

作品数:6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付立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法学评论》《中外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阶层犯罪论体系感想非犯罪化犯罪圈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重构我国犯罪论体系的宣言与自省被引量:3
《中外法学》2010年第1期70-80,共11页付立庆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06SFB301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犯罪论体系 自省 宣言 犯罪构成理论 构成要件 理论界 违法性 支持者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被引量:9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63-68,共6页付立庆 
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6SFB3011)成果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维持论(维持现状)、改良论(修修补补)和重构论(推倒重来)三种倾向。"维持论"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可能存在着"两头轻"问题,此种观点首先需要摒弃。改良论尽管较之维持论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在...
关键词:犯罪构成 改良 重构 阶层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之重构: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被引量:12
《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22-28,共7页付立庆 
付立庆主持的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之“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06SFB3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描述了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所存在的维持、改良和重构的三种倾向后,本文从正面对于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主张进行了论证。本文认为德、日理论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对应于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可以避免刑法适用的三个危...
关键词: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四要件理论 重构 违法 责任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被引量:3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3期29-34,共6页付立庆 
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之"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06SFB3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对于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学界存在着主张维持现状的"维持论"、主张修修补补的"改良论"和主张推倒重来的"重构论"。目前,维持论日益式微、重构论逐渐有力而改良论可谓似是而非。与从正面论证阶层式的犯罪论体系较之我国平面的体系所具有...
关键词:违法有责类型 实质的犯罪论 刑法学说 问题的思考 体系的思考 
“刑法危机”的症结何在——就犯罪圈、刑罚量问题的些许感想被引量:15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5期63-66,共4页付立庆 
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之"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06SFB3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从新近的一种人格刑法的有力主张入手,首先给出了对于当下刑事法网是"厉而不严"而非"又严又厉"的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认为破除刑法危机、实现刑法机制的良性运转应该以"严而不厉"为基本保障,从而主张在刑罚轻缓化的同时,还必要强...
关键词:刑法危机 犯罪化 非犯罪化 严而不厉 宽严相济 
论违法性理论的应然位置被引量:2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77-81,共5页付立庆 
司法部2006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立项课题之"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06SFB3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社会危害性概念与我国现有的犯罪构成体系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其根源在于社会危害性(实质违法性)被理解为犯罪的一个特征。我国现有的成立犯罪的理论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四要件体系—社会危害性"双层结构,但应将社会危害性的概念置换为法...
关键词:社会危害性 实质违法性 本质特征 责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