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00)

作品数:6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德琥陈继银陈俊沈学习张楚楚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蚌埠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花鼓灯花鼓灯艺术抗战灯歌场域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基于花鼓灯抗战灯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民间艺术出场场域建构
《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125-128,共4页陈德琥 王荣梅 汤虹 张楚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4YJA760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00)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民族民间艺术出场场域的建构的分析,指出是基于整生工作范式的教育教学策略。其中,"课堂教学型"场域、"课外生活型"场域、"社会实践型"场域和"基地共建型"场域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出场空间。建构诸如花鼓灯抗战灯歌...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民间艺术出场场域 整生范式 抗战灯歌 
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被引量: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陈继银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场域-惯习"理论视域下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文化表征研究--以花鼓灯为例(AHSK11-12D200);2014年度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蚌埠花鼓灯传承人口述资料数据库建设研究"(BB14C018)
面对花鼓灯艺术原生态环境在现代文明中逐步恶化的态势,我们需要借助于国家在场对花鼓灯艺术的形塑与征用的力量,结合其内在机制有效的自我调控,让这一繁衍了数百年的传统艺术形式重获生命并得到永续发展。为此,我们将国家在场对花鼓灯...
关键词:国家在场 花鼓灯艺术 形塑 征用 
场域视角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流变
《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陈继银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00)
将共时观与历时观协调统一,从国家与民间这两个场域层次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流变进行分析,主要侧重研究国家与民间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与发展、传承与保存、当下的活态存在中所具有的功能性意义并分析二者之...
关键词:场域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国家 民间 
论花鼓灯艺术的当代出场路向被引量:6
《江淮论坛》2013年第3期174-179,共6页陈德琥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场域-惯习"理论视域下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文化表征研究--以花鼓灯为例(AHSK11-12D200)
勾稽花鼓灯艺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社会的敬神性、娱人性、政治性、商业性等主要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对正确选择它在"后工业—工业—农业"时代的出场路向有重要意义。面对知本性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态化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凸显的当代出场语境,...
关键词:花鼓灯 后工业时代 知本性 生态化 出场路向 
花鼓灯抗战灯歌与国族表演场域的建构被引量:2
《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18-122,共5页陈德琥 沈学习 
2011-2012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200)
花鼓灯抗战灯歌顺应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时代需要,打破了日常表演以家园空间想象为主的惯常出场方式,致力于国族表演场域的建构。为此,国族意识包括疆域感、方位感、空间感等民族国家空间意识的强化成其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从场域学说角...
关键词:花鼓灯 抗战灯歌 国族表演场域 国族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