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ZX-069)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鹏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邢台学院学报》《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六朝骈化艺术得失艺术成就表文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六朝文章中的“落霞句式”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162-164,共3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批号:2008-ZX-069)的成果之一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脍炙人口。其实,这种"落霞句式"贯穿于整个六朝时朝的文章创作。六朝文人对"落霞句式"的运用是非常得心应手的。"落霞句式"与六朝文章中的一种六言单对和四六隔对有着一定的渊...
关键词:六朝 文章 落霞句式 
论六朝论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批号:2008-ZX-069)成果之一。
魏晋之际清谈的盛行对论文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萧梁时期是骈体论文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对于南朝的繁荣,北朝的论文创作却极为贫乏,留存至今的论文寥寥无几。骈体论文因受声律和对偶等形式限制,要在逻辑论述上与散体角胜,常须借助...
关键词:六朝 论文 骈化 艺术得失 
论六朝咏物诗对谢物小启的影响
《邢台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的成果之一.批号:2008-ZX-069
六朝咏物诗与谢物小启主要产生于文学集团,描写对象也有很大的共同性。六朝后期写作咏物诗的文人大都创作有谢物小启。在六朝创作咏物诗最多的萧纲、萧绎二人所创作的谢物小启也是最多的。与南朝连篇累牍的咏物诗相比,北朝咏物诗的创作...
关键词:六朝 咏物诗 谢物小启 
论六朝时期诗歌对骈文的影响
《孝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8-ZX-069)
六朝是一个诗和骈文并存的时代,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六朝骈文受五、七言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运用五、七言诗句,突破四、六句式的限制,呈现出明显的诗化倾向。这使骈文的形式更为活泼,文气更为流畅,给骈文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
关键词:句武 宫体 诗歌 骈文 
论六朝书牍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65-68,共4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ZX-069)
两汉书牍文已成为私人交往的一种独立文体。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曹魏文人的书牍文逐步骈化。此后,虽然越来越多的文人用骈体写书牍文,但散体书牍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北魏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很低,自然不利于书牍文的发展。北朝后期已出...
关键词:书牍文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论六朝表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7-21,共5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2008-ZX-069)之部分成果
表文的大量出现,是在曹魏时期。尽管晋宋时期的表文名篇颇多,但大都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散行为主。齐、梁是骈体表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自觉地追求文辞的华美,大力创作骈体表文。总的来说,六朝的骈体表文不如魏晋时期的散...
关键词:六朝 表文 骈化 艺术得失 
论六朝颂文的骈化及其艺术得失被引量:1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45-48,共4页陈鹏 丁一(校对)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批号:2008-ZX-069)
魏晋时期,颂文逐渐摆脱赋、颂之间的模糊界限而走向独立,不仅呈现出骈化的倾向,篇幅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至南朝时期,颂文则进一步骈化,绝大多数颂文的序和正文都是成熟的骈体。六朝的骈体颂文片面追求文辞之美及对序文的过分强调,都影...
关键词:颂文 骈化 艺术得失 六朝 
论六朝檄文的骈化及其艺术成就被引量:1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77-81,共5页陈鹏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六朝骈文的形式及其文化意蕴"(批号:2008-ZX-069)的成果之一
最早的骈体檄文产生于东晋。齐、梁时期,尤其是梁代,那些战争的主宰者都很注重檄文的创作。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北朝许多文人都擅长檄文的写作。檄文是有着特定实用目的的公文,要给看到或听到的军民以较深的印象,而骈体无疑具有这方面...
关键词:檄文 骈化 艺术成就 六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