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S008)

作品数:18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僧海霞刘再聪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吐鲁番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医药文化》《西夏研究》《地理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唐宋时期敦煌遗书意象历史时期医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考补被引量:2
《敦煌研究》2018年第6期77-84,共8页僧海霞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KQNGG13004);2016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037)
检索传世医药文献,发现多有与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相似处,甚至完全相同的药方,自晋代以来就备受历代中外医家的推崇,对其编撰和抄录蔚然成风。这是医家普世心胸使然,缘此得以传承的药方,就为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的考补提供了现实...
关键词:敦煌 《备急单验药方卷》 药方 缀辑本 考补 
历史时期中原与西域的界标及其意象变迁研究被引量:7
《地理科学》2017年第8期1170-1177,共8页僧海霞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307);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QNGG13004)资助~~
通过梳理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的玉门关、阳关、嘉峪关,探析这些地理界标在当时人空间认知中的指代;并确定同期中原与西域间的地理界标;比较界标和界标意象,解读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界标变动的推动因素。分析发现:(1)地理界标缘于...
关键词:中原 西域 界标 疆域 意象 
唐宋时期“药中王”诃梨勒医方探析——基于敦煌医药文献考察被引量:4
《敦煌研究》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僧海霞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QNGG13004)
唐宋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前沿重镇,中西物质、文化在此交汇,被誉为"药中王"的胡药诃梨勒,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其盛况在敦煌遗书中多有体现。它不仅为中西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实证,而且展现了唐宋时期中医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诃梨勒 医方 敦煌遗书 
敦煌医药文书考补的重要依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151-152,共2页僧海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2JHQ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ZS008)
敦煌文书中的部分残缺医方与传世医药文献中的一些医方联系密切,它们之间或者具有相同的渊源,或者具有一定的传承关系。这些医方因其体例、内容基本一致甚至完全相同,成为如今考补敦煌医药文书残缺、漫漶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敦煌文书 医药残卷 考补依据 
唐宋时期敦煌行药法再探被引量:2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5-17,共3页僧海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
行药,汉时谓之"行解",是中医辅助疗法,发展至唐宋虽谓之"行散",但早已超出当初的概念范围,具体方法不再局限于"宽衣、步行、移居凉处",显然还有"食粥""啜白酨浆""饮暖水""服酒""索""灸"等;也大大超出了当初的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纠正"石...
关键词:行药方法 敦煌文献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敦煌医用粥探析被引量:2
《中医杂志》2014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僧海霞 
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资助项目(SKQNGG13004)
中国古代食粥这一特色饮食文化,至唐宋时期达到空前兴盛,其具体应用及使用特色在敦煌遗书中有所体现。敦煌遗书中所载诸多医用粥,分别以原料、浓度、颜色、温度、味道等不同因素为选取标准,具体应用于服药、养生、助药力、助胃气、疗疾...
关键词:n唐宋时期 敦煌遗书 医用粥 
民俗学视阙下近代甘青藏区的“男逸女劳”被引量:1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7-63,共7页僧海霞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
关于"男逸女劳",自近代以来备受汉地旅行家的特别关注。尽管在我国不很普遍,但也并非广西土著民族聚居区的独有现象,它在甘青藏区也长期存在。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生女养老"的生育观和"赘婿盛行"的婚姻观促使其本身固...
关键词:男逸女劳 藏传佛教 甘青藏区 近代 
“图”“画”说史:方志地图与国家舆地图绘制方法的分流及回流——以《安西采访底本》附图为中心被引量:6
《西夏研究》2014年第1期119-126,共8页刘再聪 李亚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朝‘村’聚落形态与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12XZS008)阶段性成果之一
西晋以后,国家舆地图与方志地图绘制分流,各成体系。至晚清,国家舆地图绘制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方志地图依然使用示意绘画法。《安西采访底本》是甘肃省瓜州县的第一部方志,其中所附8幅地图在地图学上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晚清地县方志地图...
关键词:晚清方志地图 《安西采访底本》 测绘人才 测绘设备 
从“关限”至“废垒”:明至民国嘉峪关的意象变迁被引量:12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106-115,181,共10页僧海霞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朝‘村'聚落形态与基层行政制度‘西进化'历程研究(项目批准号:12XZS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长城要塞嘉峪关,作为一座见证大漠风云五百余年的关城,其存在形式随着王朝的更迭在人们观念中几经变迁。明人将其视为华夷"关限",清人视其为"鬼门关",民国时更视其为"废垒"。这些意象,是对其在国家场域中总体特征的描述,成了具有特定属...
关键词:华夷关限 鬼门关 废垒 意象 嘉峪关 
敦煌《备急单验药方卷》缀辑本考补被引量: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3-110,共8页僧海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重点)资助项目(12JHQ007);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2XZS008)
敦煌文书中的一些医方与这一时期其它医药文献中的医方一样,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医经、经方之书,尽管同一医方在不同文献中其表述方式、药物的排列顺序、药物剂量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体例和内容基本一致,甚至完全相同。这些具有...
关键词:敦煌文书 《备急单验药方卷》 残缺 考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