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40007)

作品数:6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储泰松杨军张爱云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语文》《汉语史研究集刊》更多>>
相关主题:词汇佛经语源发音部位悉昙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处可寒”语源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42-47,共6页储泰松 张爱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A740007)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
关键词:  应诺词 语源 鲜卑语 《魏书》 
中古汉译佛经与汉语“父亲”称谓的来源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16年第5期585-594,639-640,共10页储泰松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成果之一
中古文献尤其是佛典文献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父亲"的称谓词,论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姼多爹爷黕郎"等舌音类"父亲"称谓词,通过爬梳文献,勾勒出其字形、字音的渊源流变;并将其与突厥语族、藏缅语族语言中有关"父亲"称谓词...
关键词:父亲称谓词 佛经词汇 突厥语族   
《五燈會元》“車”字考
《汉语史研究集刊》2015年第2期286-304,共19页儲泰松 詹緒左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阶段性成果
'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是《五燈會元》中一句著名的禪語,其中'車'為何義,時賢解釋颇為紛紜。本文通過排比文獻,結合語音變化,認為'車'源於'掣',後寫作'撦',俗寫作'扯',南方方言中偶爾寫作'車',意為'牽引、拉、扯',並對'拽'的來源做了...
关键词:五燈會元   撦(扯)曳    
等韵发音部位认知探源被引量:5
《语言科学》201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储泰松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YJA740007)阶段性成果
等韵学上的发音部位一般是指唇舌牙齿喉五个,通过考察唐末以前的汉文文献,可知汉人对发音部位的认知过程颇为曲折复杂。它是在梵文悉昙章的启发下发展成熟的。魏晋以前,汉语还没有完整的五音概念,随着悉昙学的兴起与繁荣,人们对汉语发...
关键词:等韵 五音 发音部位 悉昙章 中古音 
疑问语气词“婆”的语源及其流变被引量: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83-91,共9页储泰松 杨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
"婆"用于"VP-neg"句式,与"不、非、未、无"可以互换,功能相同。通过排比佛典同一故事内容的异译,认为"VP不"式的"不"作为语气词是北方语言的特点,南方正反问句采用"VP不VP"格式来表达。通过音义关系的考察,认为"不、非、未、无"具有同...
关键词:正反问句 否定词  语源 音变 
“毛道”杂考被引量:2
《长江学术》2014年第1期118-122,共5页储泰松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梵汉对音相关理论问题研究"(13YJA740007)
"毛道"一词,中古佛典屡见,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毛的顶端,与毛端同义;二是指儿童,在佛教文献里多与"凡夫"连文,很少独用。两个意义均可写作"毛头",原因是译经者方言里"道、头"同音所致。"儿童"义的"毛道",其语源来自于"髦"或"髦头",又写...
关键词:佛经词汇 毛道 毛道凡夫 髦头 旄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