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KS042)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寇东亮刘国荣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延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主义研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学术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德性道德荣誉个人品德自我认同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德荣誉感及其培育被引量:11
《伦理学研究》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寇东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07BKS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荣誉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它对于道德自我具有持存意义,对于道德品质具有养成意义,对于道德情感具有提升意义,对于道德行为具有动力意义;荣誉的基础是道德,道德荣誉会赋予其他荣誉以精神底蕴,道德荣誉感是一种更具本体意义的荣誉感;构...
关键词:道德 荣誉 道德荣誉感 培育 
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思想探要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84-89,共6页寇东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7BKS04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精神的自律"与"正确理解的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从"阶级的道德"向"真正人的道德"的转换是道德演进的一般趋势;"创造建立在纯人类道德生活关系基础上的新世界"是道德的归宿。
关键词:道德 自律 利益 阶级 真正人 
作为个人品德的自我认同被引量:8
《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2期62-65,91,共5页寇东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07BKS042)
自我认同涉及的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内核是自我人格的同一性,这种人格同一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道德精神境界。自我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是自我真实性,其要旨在于,使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自我...
关键词:自我认同 个人品德 人格同一性 自我真实性 自我反思 
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耻感教育的人学指向
《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5期65-68,共4页寇东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阶段性成果(07BKS042)
羞耻感是道德的根本,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内核。在伦理学意义上,知荣明耻是"成为一个人"和"尊敬他人为人"的根据和基础。耻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关键词: 羞耻 羞耻感 耻感教育 
德性与自由的融通--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旨意
《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寇东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KS04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康德通过划分现象与物自体的界限,把必然和自由划归现象与本体两个不同的世界,确立了先验自由的可能性,力图由此解决道德自由的根据问题;康德通过把人理解为一种双重性格的存在物,把人的人格作为融通自由与德性的中介,力图由此解决德性...
关键词:自由 德性 实践理性 人格 
“自我实现”的生态维度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第6期65-68,96,共5页寇东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KS042)
深层生态伦理学把现代生态问题与人的自我实现勾连起来,把根治生态危机的希望寄托于人的自我实现理想的转变,要求人们把对自然的保护意识转变为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转变为实现自我的一种人生追求,认为成就一个"生态自我",是人的自我实...
关键词:生态学 深层生态伦理学 自我实现 生态自我 
公民道德教育中道德资源供给的三个基本路径被引量:3
《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42-45,共4页寇东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项目号:07BKS042)的阶段性成果
开发、利用和整合各种道德资源,是有效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条件。但就与公民道德教育相契合而言,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仍存在着道德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因而有必要从思想观念、制度体制、生活实践等层面,进一步解决公民道德教育中的道...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资源 道德资源供给 
利益、互利主义与德性养成被引量:1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38-42,共5页寇东亮 刘国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阶段性成果(07BKS042)
从本原上看,利益体现了人类精神的自律,具有内在的德性意蕴;历史地看,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是个人实现自我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现实地看,人类公认的诸多德性在现代社会并没有被边缘化,而是得到了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实践的支撑和强化;...
关键词:德性 利益 互利主义 市场经济 
自由、权利与德性被引量:2
《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4期70-74,共5页寇东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时效性--基于德行论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BKS042
自由是德性的内在构成因子之一,是德性自律的根据;权利是自由的现实存在形式之一,德性主体以权利主体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人权"制度是德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德性 自由 权利 人权 
“他者意识”: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被引量:5
《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寇东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及其实效性--基于德性论的研究"(07BKS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他者意识"意味着把"他者"带入了"我"的道德视野之内,呈现的是"我"对"他者"的认同,这种认同表现为"团结互助",这是一种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者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关键词:他者 他者意识 团结互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