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97)

作品数:22被引量:7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庆洲李炎吴运江刘小刚余长洪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城市建筑》《装饰》《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南方文物》更多>>
相关主题:营建中国古城意匠仿生珠江三角洲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天人合一”哲理与天府蜀都成都的营造被引量:2
《中国名城》2018年第6期59-70,共12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0678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278197)
论述成都古城营建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兴水利避水害,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古城选址高明,又营建了完善的城市水系,促进了成都的繁荣和发展,使成都成为生态之都,文化景观之都,蜀文化之都,诗人之都...
关键词:成都古城 天人合一 天府 蜀都 典范 
华夏遗产之珍--古城水系被引量:3
《城市建筑》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678070,51278197)
本文拟从若干重要方面研究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比如,江河水系如何影响城市选址,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等等。文中总结了城市水系的十大功用: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乡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浪、造园绿...
关键词:城市水系 遗产 城市的血脉 保护 城市特色 
“水都”的变迁——梧州城史及其适洪方式被引量:7
《建筑遗产》2017年第3期44-55,共12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197)~~
文章将防洪措施分为控洪措施和适洪措施两大类。其中控洪措施指用修堤、筑坝、建水库等工程手段控制洪水,使之不能泛滥成灾,其特点是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洪水的运动规律;而适洪措施是用工程或非工程的办法,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界的洪水环境...
关键词:历史城市 控洪措施 适洪措施 梧州 骑楼城 
揭阳古城营建的历史与文化被引量:2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7年第1期259-302,共44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号:51278197)
广东揭阳是一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揭阳古城地处潮汕平原中部、榕江中游的水网地带,是一座地地道道的水城,也是具有潮汕文化风情的城市。本文探讨揭阳古城的选址、营建的历史、古城营建的特色和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对城市营建的影响,...
关键词:古城 选址 营建 历史文化 风水 
古老的市政设施——赣州“福寿沟”的防洪预涝作用被引量:5
《中国防汛抗旱》2017年第3期37-39,56,共4页吴运江 吴庆洲 李炎 刘小刚 余长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278197;51408236);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015ZB11)
回顾了赣州古城的洪灾威胁和福寿沟的兴修发展史,分析了其营建特点,并论述其作用机制——沟塘一体,形成城市水系,以泄洪排涝。福寿沟历经千年的考验,至今仍为赣州老城区排洪泄涝做出贡献,为现代城市建设和防洪减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赣州古城 福寿沟 泄洪排涝 
水患压力下的传统岭南水乡聚落形态解析——以珠江三角洲桑园围四村为例被引量:18
《建筑学报》2017年第1期102-107,共6页张智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19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ZH019)
通过对桑园围的水患及其治理的梳理,解析在这种治理中所形成的自治机制对传统水乡聚落的影响,从而得出以桑园围为代表的传统水乡聚落中,以宗族为基础的乡村自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态形成与演变的内在机制,水患压力下的宗族生存与发展是...
关键词:水乡聚落 宗族 自治 桑园围 
仿生象物与中国古城营建(下)被引量:5
《中国名城》2016年第11期39-50,共12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0678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278197)
研究中国古城营建的仿生象物意匠。影响中国古城规划有如下三种思想体系:一、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二、《管子》为代表的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体系;三、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仿生象物意匠属于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
关键词:中国古城 营建 仿生象物意匠 特色 
仿生象物与中国古城营建(中)被引量:1
《中国名城》2016年第10期58-70,共13页吴庆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哲理;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0678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278197)
研究中国古城营建的仿生象物意匠。影响中国古城规划有如下三种思想体系:一、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二、《管子》为代表的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体系;三、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仿生象物意匠属于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
关键词:中国古城 营建 仿生象物意匠 特色 
从“临江扩城备战”到“两江四岸发展”--唐宋虔州城市格局演变
《华中建筑》2016年第10期25-29,共5页吴运江 刘小刚 李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278197);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408236);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2015ZB11)
唐宋时期,虔州城市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唐末扩城临江,宋代拓展至两江四岸。该文分析其驱动原因,认为前者受区域军政格局影响;后者是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扩城备战的攻防考虑,以及唐、宋虔城的城市格局,得出两江四岸的...
关键词:唐宋 虔州 城市格局 军政格局 经济发展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被引量:4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3期114-123,共10页王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城水系营建的学说及历史经验研究"(51278197)
文章对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46个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了逐个考察,分别从水位、水质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特征。研究表明: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天水地区城市地下水位呈现明显的区域内部差异:渭北台塬地区城市地...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 水位 水质 明清民国时期 关中—天水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