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77)

作品数:58被引量:790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拥军姚建宗陈景辉陈金钊何志鹏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周口师范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律方法》《中国法学》《南海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权利法理学道德权利义务部门法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判断:前提、场域与路径——以近年来争议性案件为样本
《江汉学术》2022年第1期112-120,共9页郭晓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
最低限度的价值共识是法官在裁判过程中价值判断的前提,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价值的多元化,多元价值间存在冲突的可能,有必要确立基本的价值位阶。司法裁判中价值判断的适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事实认定和规范选择两大范畴,每个范畴各自包含...
关键词:司法裁判 价值判断 价值共识 事实认定 
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刑法正当性--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理论被引量:4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19-27,共9页杨昆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地重点研究项目“智能司法伦理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20JD011)。
“无人驾驶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电车难题”伦理困境也已经变成无人驾驶汽车碰撞程序的现实选择。无人驾驶汽车碰撞行人或牺牲乘客必然侵害法益构成刑法违法,而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进入交通系统又使其碰撞程序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借助于...
关键词:无人驾驶 行为功利主义 法益 补强的紧急避险 违法阻却 
公众参与立法的功能异化与矫正路径被引量:12
《齐鲁学刊》2021年第2期112-121,共10页郭晓燕 李拥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
公众参与立法有助于不同群体表达利益诉求,提升公民守法自觉。基于民主立法和维护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国家大力推进公众参与立法。对于立法主体而言,公众参与立法虽然会对立法权形成监督和制约,但客观上却起到分担立法责任的效果。立法主...
关键词:公众参与 立法主体 立法责任 功能 民主立法 
论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基于听众理论的分析被引量:7
《南大法学》2021年第2期126-139,共14页郭晓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的阶段性成果。
提高司法判决的可接受性,依赖法官在判决时从独白转变为对话,佩雷尔曼、阿尔尼奥的听众理论能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司法判决要说服听众,就必须寻找到听众认可的价值或规范作为论证起点。在司法活动中,因为现代社会价值具有多元性与不确...
关键词:司法判决 可接受性 听众 合法性 合理性 
法政治学话语下新冠疫情的三重治理逻辑与未来出路被引量: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82-95,共14页吴梓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予以应对。放眼全球,在抗疫前期,中国政府的"全面管控"与英国政府的"无为而治"大体构成了两种韦伯意义上的"理想类型"。追本溯源,这两种模式实质上是三重治理逻辑内部结合的产物,身体规...
关键词:身体规训 安全配置 权利边界 功利主义 信任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如何认识立法资料?——以美国解释理论为视点被引量:3
《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136-145,共10页孙康 
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立法资料在我国法律解释方法中的运用”(2018R40124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
立法资料可用以论证裁判理由,作为法律解释工具,是一种值得重视的解释来源。在美国,立法资料是各种解释理论争鸣的焦点,围绕立法资料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主要来自新文本主义、意图—目的主义和语境主义三种理论流派,这为我们认识立法资...
关键词:立法资料 法律解释 文本 意图 语境 
中国传统情理法的法理重识与现代转化——以《驳案新编》为切入点被引量:4
《北方法学》2020年第4期151-160,共10页张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性命题,情理法的实质是一个建构判决合理性的过程。以《驳案新编》为切入点可以看到,传统司法者在情罪允协的司法追求下,通过多种司法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判决合理性的建构。不同于情理法之情理会随着时代的发...
关键词:情理法 合理性 开放性 《驳案新编》 
公序良俗司法应用之法理分析:功能、理据与实证机制被引量:13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2期109-120,共12页孙梦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的阶段性成果。
2008年以来,公序良俗在司法裁判中的应用快速增加。在当下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公序良俗至少发挥了三个层次的司法功能:一是发挥了"查明"功能,被用来查明案件事实;二是发挥了"限制"功能,被用来"限制民事行为"或"限制规范适用";三是发挥了"...
关键词:法理 公序良俗 司法功能 司法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分”向“和”:当代人与动物互动关系模式的转型——兼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反思被引量: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42-52,共11页吴梓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阶段性成果
立基于对动物主体性、权利和内在价值的思考,现代人与动物互动关系的模式主要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然而,它们在论证各自立场时都在强调人和动物绝然的对立和分离,致使现有的讨论都是在原子论意义上的,缺乏生态意义上...
关键词:分立 主体间性 和合主义 动物权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 
算法的法律性质:言论、商业秘密还是正当程序?被引量:131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2期120-132,共13页陈景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贯彻机制研究”(17VHJ00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11&ZD077)的研究成果。
一旦承认法律有理由介入算法,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算法在法律上是什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决定了法律介入算法的标准和方式。就目前的讨论状况而言,理论家们要么将算法视为言论,要么将算法视为商业秘密。然而,如果意识到算法权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算法黑箱 算法权力 算法操纵 言论自由 正当程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