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70098)

作品数:10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戴鞍钢樊如森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近代中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安徽史学》更多>>
相关主题:农村经济清末新政长江三角洲经济演变纤夫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代中国城乡经济关系演进述论
《安徽史学》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前近代的中国社会,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形态下,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并无质的差异,彼此之间的联系松散。鸦片战争后,这种局面被打破,相当一部分受到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直接或间接辐射的农村经济开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支...
关键词:近代中国 城乡经济关系 农村经济 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的困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01-105,113,共6页戴鞍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S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098)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以前,中国城乡的教育与科举制度相联系,属传统文化的范畴。这种局面,在近代随着开埠通商和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新式教育的展开,发生变化。清朝政府宣布改革教育制度和废除科举后,新式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助于以通商口岸为主体的...
关键词:近代中国 乡村教育 新式教育 
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被引量:6
《安徽史学》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09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S006)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漕运在晚清由盛转衰,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间原先藉漕运谋生的人数众多的漕船水手纤夫的遭遇和动向,反映了晚清社会转型中所面临的困局和难题。
关键词:清代漕运 水手纤夫 运河 
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被引量:3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56-63,96,共8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研究"(项目号:07JJD77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随着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加速,同时受实业救国思潮和清朝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和近代城市经济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原先因战乱涌入城市而呈现潮汐形态的人口升降不同,这一时期进...
关键词:中国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城乡关系 城乡人口流动 
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被引量:8
《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128-137,共10页戴鞍钢 
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JJD770098)
1843年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城市,其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城市经济主干部分的较快发展,直接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演进,促使后者的生产内容、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革,上海与这一...
关键词:口岸城市 农村经济 近代上海 长江三角洲 
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JJD770098
展示各国文明成果的世界博览会,随着晚清国门被打开,逐渐被中国人所了解和参与,并因此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当时对外交往的主要省份江浙地区,在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市政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多表现。
关键词:世博会 晚清 江浙 经济 
陕西抗战时期经济发展述评被引量:3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58-65,共8页樊如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7JJD770095和07JJD770098)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陕西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现代化农、工、商业体系。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既非和平状态下东部沿海市场的辐射,也非陕西内部市场的整合,而是战争状态所引发的陕西外部各种非市场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 陕西 抗战时期 
清末新政与新疆、西藏、川边地区经济的演变——兼与东部地区的比较被引量:2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85-91,共7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研究--对近代中国的考察"(项目号:07JJD770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末新政期间,僻远的新疆、西藏和川边地区的经济近代化亦有起步,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上述区域的社会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明显滞后于东部。本文将对这些原因作出一定的说明。
关键词:清末新政 新疆 西藏 川边地区 经济 
清末新政与中国西部
《近代中国》2008年第1期287-296,共10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JJD770098)”。
清末新政期间,中国西部地区近代化进程也有较明显的推进,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一些综合性的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论述,并与同时期的东部地区作适当的比较。
关键词:研究 综合性 新政 进程 中国 地区 学术界 
《建国方略》与东西部经济联动设想
《民国研究》2008年第Z1期126-133,共8页戴鞍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7JJD770098
发展中国的实业建设和实现中国的全面繁荣,一直是伟大的爱国者孙中山孜孜以求的目标。早在1894年,他就曾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份在中国解除封建主义对民间工商业发展的束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蓝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