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50016)

作品数:15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道彬李富侠凌索超王凤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典籍与文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安徽史学》《黄山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徽学礼学凌廷堪乾嘉学派徽商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榜的礼学思想及其社会史意义被引量: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7,共7页徐道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
明清徽州之所以享有“东南邹鲁”“贾而好儒”的美誉,多因传统儒家礼制与朱子《家礼》“在地化”的有效施行。歙县金榜以翰林而居家治生,倡导敬宗睦族,恤党赒里;其《礼笺》一书“以古礼证今俗”,振兴世风,化民成俗。据此可见清代以来徽...
关键词:金榜 礼学 社会伦理 徽学 徽州 
徽州礼学发展与晚明考证学风被引量:2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61-69,共9页徐道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徽人文集叙录”(12JJD750016)
明代学术被称为“荒经时代”的说法,有失公允。除了理学和心学的“经义别解”外,杨慎、胡应麟、方以智等一批学者的学术贡献,已足以推倒“明代无学问”的谬说;晚明徽州学者金瑶、程明哲、姚应仁等,也执着于经书文本的考证,与时代风气相...
关键词:晚明学风 礼学 理学 徽学 
清代旅外徽商家族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贡献被引量: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7-15,共9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安徽大学徽文化创新2016年招标项目
徽州地少人多,科举仕途与四处经商是明清时代徽州人摆脱贫困、追求富贵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他们儒而不成则转而为贾,或亦儒亦贾,贾儒相济。经商致富的徽州人,热心文化事业,崇仰学术,"虽为贾者,咸近士风"。清代前中叶,朝廷崇儒重道,稽...
关键词:徽商 人文修养 徽州 徽学 
论戴震对朱熹的传承与礼敬被引量:2
《学术界》2018年第3期130-139,共10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安徽大学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2016年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
朱熹与戴震同出于徽州,为各自时代的学术最高峰。戴氏以"遂情达欲"商兑于朱子"存理灭欲"之说,成为乾嘉以后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话题,也成为后世注目朱、戴关系的单一焦点。事实上,戴震对朱熹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的诸多传承,及...
关键词:朱熹 戴震 宋学 汉学 徽学 
论“皖派”学者与《四库全书》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98-108,共11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安徽大学徽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心2015年招标课题
乾嘉学风的确立乃至鼎盛,是以《四库全书》的成功编纂为其标志;而此次大规模的修书工程,又以"皖派"学者为其中流砥柱。四库馆中徽州士子的奉献与成就,"皖派"学者的抗争与影响,使朴实考证之风得以确立和发扬。通过对戴震及"皖派"学者在...
关键词:皖派 《四库全书》 戴震 乾嘉学派 徽学 
论戴震礼学研究的特色与影响被引量: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0-108,共9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
"理"与"礼"是清代学术史上理学与考据学思想争议的两个重要概念。作为乾嘉学术的代表人物,戴震的礼学研究与理学批判,继承姚际恒和江永的治学路径,确立"理存于礼"的思想体系,启导凌廷堪"以礼代理"学说的建立,因而具有突出的时代特色和...
关键词:戴震 江永 凌廷堪 礼学 理学 徽州 徽学 
徽州学者金榜三论被引量:5
《安徽史学》2014年第5期115-121,共7页徐道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徽州礼学的转型与建构研究>(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清代徽人文集叙录>(12JJD750016);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清代礼学与徽州社会>(10YJA770060)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徽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科举和学术事业的辉煌。徽商家庭出身的金榜,既是乾隆壬辰科的状元,也是"皖派"学术的中坚人物。通过对金榜家世生平、学术风格和社会影响的梳理与展示,借以领略以金榜家族为代表的徽州人"贾...
关键词:徽州金榜 徽商 状元 学者 通州金榜 
徽州学者与清代审音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90-95,共6页徐道彬 
国家社科基金(13BZX045);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70060)
当今学术界将清代古音学研究分为"考古"与"审音"两派,但"审音"一派为何全被徽州学者所独揽?原因有二:徽州地域风土的特殊性及方言俗语的多样性;徽州学者既擅长古音考证,又精通等韵和今音,好学深思,善于创新。徽州学者创立"审音派",使清...
关键词:徽州 方言 古音学 音韵学 徽语 江永 戴震 江有诰 
论《石鼓砚斋文钞》的文献学价值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5-28,共4页凌索超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7006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2JJD750016)资助
《石鼓砚斋文钞》为清代著名学者曹文埴所写,其子曹振镛整理收集而成。全书共二十卷,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是研究清代政治、学术学风的重要史料,更是后人研究曹文埴和清代历史必不可少的历史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学...
关键词:曹文埴 《石鼓砚斋文钞》 文献价值 
论汉晋间对徽州的开发及迁入的世族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8,共6页李富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2JJD750016)的阶段成果
汉晋时期,由于中原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大量南迁。黄巾起义后,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孙吴政权平定山越,客观上开发了丹杨(今徽州)地区。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中原士人渡江南下,徽州因四周重峦叠嶂,自古少遇兵燹,成为战乱时期人们理想的避乱...
关键词:孙吴 永嘉之乱 世族 徽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