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840199)

作品数:10被引量:5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唐晓涛张应强黄志繁王彦芸卢树鑫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昌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民族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社会结构个案研究民俗宗族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节日内涵流变与地方文化创造——都柳江下游富禄花炮节探析被引量:5
《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164-168,共5页王彦芸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
清朝雍乾时期都柳江河道的疏浚与治理,吸引了来自闽粤的客家移民来到广西富禄定居经商。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原本是闽粤籍客家人所带来的与天后信仰相契合的节日,却因为不同时期移民境遇及人群关系的嬗变,逐渐衍生为三个不同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都柳江 富禄 花炮节 移民 文化创造 
清季民国时期长安市镇商人类型及其关系网络被引量:4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2-28,共7页何良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
市镇作为联结城乡的实体,愈来愈多进入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中。清末民国时期,扼都柳江要冲的长安以水运之便吸引大量的外省商人入驻,渐而发展为市镇。在整个市场体系形成过程中,基于社会身份的差异,长安镇商人群体逐渐形成了外省商人、...
关键词:都柳江 长安市镇 商人 关系网络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及其废置缘由考析被引量: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156-161,共6页唐晓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转型:太平天国历史根源的社会史考察"(编号:08XZS009);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资助项目"会党组织与地域社会:以广西浔郁地区为中心"(编号:sybzzxm20100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编号:07JJD840199)阶段成果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和最终被裁撤的历史过程及政治经济背景,是明中期广西边疆地区局势变化,朝廷对华南地区的经营策略,以及官府和地方将领对狼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明代国家军政秩序在华南地区推广和变化。
关键词:明朝 广西边疆 武靖州 土司 狼兵 
学者与草根互动中的社会史研究——以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为个案被引量:1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160-163,共4页刘正刚 王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
社会史研究取向始终将学术眼光向下,学者走出书斋亲临历史现场进行考察,调动了基层草根文史工作者的热情。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十年来的历程表明,学者与草根之间的互动,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史料发掘利用上,都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摸索出了...
关键词:社会史 学者 草根 客家人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86-94,159,共9页黄志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
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
关键词:宗族 民俗 赣南 门榜 九狮拜象 
清中后期村落联盟的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以“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被引量:8
《清史研究》2010年第3期90-105,共16页唐晓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8XZS009);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局资助项目(编号:CUHK1/06C);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7JJD840199)的前期研究成果
本文以太平天国拜上帝会基地广西浔州府为例,探讨清代中后期民间的祭祀性地缘组织——村落联盟之形成及其对地方社会的意义。本文指出,明清时期的浔州府地区在地方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发展出以社、庙祭祀为中心的超宗族、超村落的地缘...
关键词:清代 村落联盟 民间基层组织 广西浔州府 拜上帝会 
试论“猺”、民、汉的演变——地方和家族历史中的族群标签被引量:5
《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57-67,共11页唐晓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转型:太平天国历史根源的社会史考察>(批准号:08XZS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项目"Redefining the West River:Ming and Qing State Build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Native Society"(批准号:CUHK1/06C);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批准号:07JJD840199)资助
广西大藤峡地区在明代以"猺乱"频繁而闻名。明中期,桂西土司狼兵进入当地平乱,明政府安插教化,形成了"猺"、"獞"、"狼"、"民"等族类共存的格局。清朝,隨着国家正统文化秩序确立,土著通过创建宗族等方式建构祖先的士大夫形象。现今该地...
关键词:“猺”地方历史 族谱编撰 族群标签 
村落空间与历史记忆——三门塘人的家族故事与船形隐喻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2期24-30,共7页钱晶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将既抽象又具体的"空间"概念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学切入历史记忆论题的基本路径。根据收集到的族谱、碑刻和访谈资料大致勾勒出三门塘几大家族的一个变迁过程,呈现三门塘人如何透过船形的空间意象来看待村落家族居住空间对其...
关键词:空间 历史记忆 三门塘 船形隐喻 
蠲免钱粮与均田摊粮——清水江下游地区清代田赋征收的形成与演变被引量: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2期31-39,共9页卢树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的阶段性成果
清水江地区清代以来以木材的种植与伐运为中心的经济生活,是区域社会独特的现象,为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同时,王朝国家推行的土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塑造或改变了地方社会的地权观念以及地权关系。这一进程,反映了清代王朝国家对该地区渐...
关键词:清水江 清代 田赋 文斗 
区域开发与清水江下游村落社会结构——以《永定江规》碑的讨论为中心被引量:1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16-22,共7页张应强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南方乡村地区人口与移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07JJD84019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具有一定深度历史关怀的区域研究,探索特定区域社会的结构过程,是有益于理解区域与人群差异性和解释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一种重要学术取向。通过对清代乾隆年间一方碑铭《永定江规》以及其他一些民间文献的解析,探讨清初随着王朝政府开辟"...
关键词:清代 清水江 区域开发 社会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