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850005)

作品数:15被引量:4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怀堂吴电雷龚德全肖可王文艺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工程学院贵州民族大学苏州大学孝感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文化遗产》《民族艺术》更多>>
相关主题:傩戏阳戏界说美学特质戏剧结构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戏剧”与“仪式”:“端公戏”考辨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6年第5期113-125,共13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整理"(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研究成果之一
学界对端公戏的认知存在着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端公戏是传统戏剧扮演还是仪式演剧的争论上。端公戏源自南宋时期湖北随州地方的端公信仰。端公替代巫师而实施巫仪,最早在明天启年间的湖北出现,后随该信仰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传播,至清...
关键词:端公 端公信仰 端公戏 戏剧 仪式 
再论“军傩”之不存——答任伟先生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850005)
有学者认为两宋不存在"静江军"这一行政单位,认同大多数学者所持的把"静江诸军傩"解读为"静江——诸——军傩"的观点,进而推导出"军傩"在历史上存在过。然而,笔者列举出目前学界已经搜罗出来的8则重要"军傩"文献,经过详细分析后发现,这...
关键词:军傩 静江军 静江诸军 
“周代大傩仪官联说”辨——与黎国韬兄商榷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5年第5期56-63,共8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整理"(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代季冬之大傩仪有自己的特征,它由专门的巫职官员即方相氏领导并实施,且有服务对象、实施场所以及实施方式、特定的目的与妆扮,独立于其他温和的巫仪。有学者认为周代大傩仪由官联共举(即实行并完成),窃以为不妥。理由如下:一是周代...
关键词:周代 大傩仪 官联 
《关雎》:“象隹而舞”下的远古“性狂欢”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5年第3期127-134,共8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整理"(2009JJD850005)阶段性成果
近两千年来,《关雎》的研究一直建立在《关雎》是周代之风这一基础之上,认为《关雎》是反映周代的婚嫁之事或歌,这些观点是基于将"雎鸠"视为一个单字的研究基础上而得出的。实际上,"雎"、"鸠"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字——"雎"之"隹"为燕子(...
关键词:关雎 雎鸠 象隹而舞 傩戏形态 性狂欢 
象无形舞以祀——“巫”考被引量:3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60-66,共7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850005)
学术界关于巫之本义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许慎的解释——巫即祝。这一解释并未揭示出巫之本义。其实,巫之本义为"象无形",即妆扮神鬼,为祭祀神鬼仪式一个重要环节。其形式表现为一种巫祭仪式,即象无形舞以祀,以一种巫舞而祀...
关键词: 象无形 象无形舞以祀 分化 
从“象隹而舞”到“方相之舞”——“傩”考(下)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4年第2期100-106,共7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阶段性成果
"難"是由■即堇之初文与殷商图腾"隹"会意演变而来,其本义为祀神祈雨,这种祭祀仪式即为"象隹而舞"。之后,这一本义为"驱疫"所替代,进而将"逐鬼"扩展进来,■在周朝成为"驱疫逐鬼"之"難"。到孔子《论语》之时,"難"演进为专门佑人的巫术活...
关键词:   
从“象隹而舞”到“方相之舞”——“傩”考(上)被引量:8
《民族艺术》2014年第1期112-120,共9页刘怀堂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50005)阶段性成果
"難"是由■即堇之初文与殷商图腾"隹"会意演变而来,其本义为祀神祈雨,这种祭祀仪式即为"象隹而舞"。之后,这一本义为"驱疫"所替代,进而将"逐鬼"扩展进来,■在周朝成为"驱疫逐鬼"之"難"。到孔子《论语》之时,"難"演进为专门佑人的巫术活...
关键词:   
阳戏仪式文本叙录
《文化遗产》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吴电雷 
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傩戏文本调研与整理"(项目批准号:2009JJD85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阳戏仪式文本多样庞杂,大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仪式抄本和各种法事文疏。仪式抄本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每出内容和形式基本固定;二、编排体例同中有异;三、普遍保留着对重庆巴县道光时期阳戏文本的继承性;四、表现形式渐渐呈现出与传统剧...
关键词:阳戏 仪式文本 抄本 疏文 叙录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傩坛巫术与特技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年第2期140-149,共10页庹修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整理"(编号:2009JJD850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鄂;渝;黔毗连地区土家族傩祭仪式的象征人类学研究"(编号:07XMZ022)
傩坛是要驱鬼逐疫,祈福纳吉的。献牲、仪式、祈求巫术,搬演歌舞戏、媚神是与鬼神"和解",是巫师必备的"软功夫",和解不成则要武力驱赶、消灾。巫师必须掌握与鬼神较量的"硬功夫"——巫术。巫术是巫师沟通神鬼的重要手段和技能,具有可操...
关键词:傩技 祈求 驱赶 灵符 占卜 
阳戏“三圣”信仰谫论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吴电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傩戏文本的调研与整理"(编号:2009JJD850005)
阳戏"三圣"指川主、土主、药王,他们是阳戏类型的标志。清吉镇宅、降福还愿是阳戏"三圣"信仰的宗旨。"三圣"由世间"人"向天上"神"的演化过程,浸润神秘性,并呈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阳戏 “三圣”信仰 神秘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