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D099)

作品数:9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博特乐图石田立王晶晶乌云娜姚小雪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音乐》《人民音乐》《歌海》《音乐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蒙古族蒙古族音乐音乐生活潮尔呼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口头表演的过程表述--以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为例被引量:7
《中国音乐》2017年第3期38-49,共12页博特乐图(杨玉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3JJD760001);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项目编号:11CD099)的成果
对于口头传统来说,文本是表演的产物。口头表演中,艺人调动和运用自己业已积累的传统元素,将新的曲目"装入"到已有的框架中,完成新曲目的演唱。于是,思维和行为在表演中融合为一体,通过表演生成为文本。这样,表演前的思维与表演后的文本...
关键词:口传音乐 口头表演 表演过程 语境 
高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传承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传承班的探索被引量:16
《人民音乐》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博特乐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13JJD760001);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成果
随着传统音乐艺术存承空间的日益恶化,具有原生品质的民族音乐大师越来越少,而作为使知识传承唯一“合法化”的学校教学平台,在民族音乐传承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内蒙古、新疆、贵州、云南、广西、西藏、黑龙江等少数...
关键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音乐传承 人才培养 传承人 高校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学校 
传统资源的现代征用——以呼和浩特市海伦酒吧的科尔沁民歌表演为例
《歌海》2013年第6期8-12,共5页姚小雪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项目编号:11CD09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最初发端于欧洲大陆的酒吧,在呼和浩特已得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酒吧具有时尚、前卫的本质,这些内在本质也彰显出其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文化特征。以海伦酒吧为例,通过对其中...
关键词:呼和浩特 海伦酒吧 科尔沁民歌 文化重构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被引量:5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10-119,5,共10页博特乐图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大学"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学术创新团队资助研究
关于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及传统音乐的存承问题,都可以在城乡关系的探讨中寻找答案。草原的城镇化,促使出现了以城镇为中心形成同质化、普世化的现代音乐生活方式,同时它从城镇向牧区扩散,深刻地改变着牧民固有的音乐生活方式,进...
关键词:城乡关系 音乐生活 传统音乐 存承空间 
城镇化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状况调查之一被引量:7
《音乐探索》2013年第2期49-55,共7页博特乐图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CD099;内蒙古大学"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学术创新团队资助研究
城镇化导致的社会流动使进城牧民的音乐生活分化成彼此不同的几个领域。城镇常住居民代际之间音乐生活方式的割裂,进城就读牧区孩子与传统音乐生活的脱离,陪读老人和牧民工等城市"边缘人"在面对现代音乐生活时的无奈,音乐打工人群对传...
关键词:蒙古族 城镇化 音乐生活 变迁 
解放初期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搜集活动与《蒙古民歌集》《东蒙民歌选》被引量:2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4-23,共10页王晶晶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大学"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学术创新团队资助研究
1949年出版的《蒙古民歌集》是中国蒙古族历史上第一部民歌集,1952年出版的《东蒙民歌选》是建国初期最具影响的蒙古族民歌集。这两部民歌集,都是在安波的直接主持下完成的。1947年,冀察热辽鲁迅艺术文学院在赤峰建立,时任院长的安波,...
关键词:《蒙古民歌集》 《东蒙民歌选》 安波 “小鲁艺” 许直 胡尔查 
中国蒙古三弦的地方传统及其传承形态被引量:3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5-12,共8页博特乐图 石田立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CD099);内蒙古大学"蒙古族传统音乐研究"学术创新团队资助研究
中国境内蒙古地区蒙古三弦艺术有科尔沁、锡林郭勒—察哈尔、鄂尔多斯三种地方性风格。蒙古三弦的传承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为合奏乐器,是东蒙合奏、阿斯尔、鄂尔多斯乃日等乐种中的主要乐器;二是作为伴奏乐器,在东蒙、鄂尔多斯、察哈...
关键词:中国 蒙古族三弦 地方风格 传承 
“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被引量:21
《中国音乐学》2012年第2期15-20,14,共7页博特乐图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阶段性成果;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资助
由一个持续低音声部和一个旋律声部构成的"潮尔—呼麦"体系声部机理,是蒙古族多声音乐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既有独立体裁的,亦有附着形态的;有人声的、器声的以及人器声混合的。呼麦是其中之一。对呼麦属性特征的认识和对其各种存...
关键词:潮尔 呼麦 “潮尔-呼麦”体系 保护 
巴尔虎宝格德乌拉祭山仪式个案调查报告被引量:1
《歌海》2012年第2期4-9,14,共7页乌云娜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项目编号:11CD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对巴尔虎宝格德乌拉祭山仪式个案的田野调查,将研究对象置于巴尔虎社会转型与生活变迁的宏观历史背景及民俗生活场域当中进行观照,对巴尔虎音乐的传统及其现代环境下的多元构成进行综合研究,分析讨论其背后的原因和动力,并通过祭山...
关键词:巴尔虎 祭山仪式 仪式音乐 变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