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40042)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丽杨忠邓奇王东葛晶晶更多>>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电影文学》《外国问题研究》《衡水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转喻语义演变英汉隐喻自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汉字看由灵降俗的龟文化
《衡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刘洁 李丽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2)
在中华文化中,龟最初是神异、尊贵的灵物,后来逐渐演变为怯懦、无耻的俗物,经历了由神秘到俗化的扭曲变化。这些痕迹在汉语字词、考古实物、民间习俗和文化艺术中被保留下来。汉字中“龟”与“它”(“蛇”)近似的结构,以及人们对“龟与...
关键词:汉字 龟文化 卜筮 灵物 俗化 
“尬舞”源流考被引量:1
《衡水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19-122,共4页张海鸥 李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YY159);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3YY001)
“尬舞”来自台湾闽南语,“尬”的含义是“比试、较量”,但“尬”是记音字。“尬”之本义是“尴尬”,在汉语史中主要以“尴尬”的形式出现,一般不能单独运用,也没有构词能力。“尬舞”传入大陆以后,人们见文识义的心理将其认为“尴尬地...
关键词: 尬舞 闽南语 源流 现代汉语 
《七月与安生》的青春解读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17年第7期86-88,共3页王东 李丽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740042);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WZX201310)成果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独特的青春片。这部影片跳出窠臼,着力表现友谊中自我的悖反与认识,体现出对同性之情的多方面思考。影片在表现爱情时,着重表现爱情中人性的弱点,以及面对情感纠葛时的真诚与伪善,表现出超越爱情的人性探讨。影片...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 青春 人性 自我 完善 
试论《魏书》在中古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李丽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宋书><魏书>语词南北差异比较研究"(13YJC74004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10&DA117);燕山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研究计划课题"北朝文献语词研究"(13SKA005)
成书于中古时期的《魏书》语言较为典雅规范,但仍在中古词汇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表现在《魏书》具有大量的口语俗语成分、外来语、新词新义和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方言词。
关键词:《魏书》 语词 中古汉语 词汇史 研究价值 
从《阿Q正传》的“困觉”说开去——试析汉语史上的“困觉”被引量:1
《语文知识》2015年第11期30-34,共5页李丽 葛晶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2);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3YY001);燕山大学青年教师自主研究计划课题(13SKA005)阶段性成果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享誉世界,影响深远。小说语言的艺术运用使得阿Q不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大多数读者对阿Q调戏小尼姑、要和吴妈“困觉”的“恋爱悲剧”印象深刻。考察...
关键词:小说语言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汉语史 世界文学史 朱先生 官场现形记 南方方言 现代汉语 九尾龟 
功能认知视角下的英汉感官形容词被引量:3
《外国问题研究》2013年第4期75-79,共5页邓奇 杨忠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汉感官形容词的功能认知对比研究"(编号:12YJC74001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英语教学视阈下语法隐喻能力的实证研究"(编号:11YJC74008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书><魏书>语词南北差异比较研究"(编号:13YJC740042)
本文以英汉感官形容词中的典型代表"cold"和"冷"为例,从功能认知视角,对历时语料中两词用例进行对比,分析其语义特征的演变,进而探究其内在理据。研究发现,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演变的路径具有单向性,以隐喻与转喻为内在机制。
关键词:感官形容词 语义演变 隐喻 转喻 
以“俯”“仰”为例谈对象义素外现被引量:1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9-61,共3页墙峻峰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40042)阶段性成果
上古有一类动词不仅包含了动作,也包含了动作的对象,人们在使用时无须特别说明其对象即可明确表义。这类动词从上古向中古发展时期出现了对象义素外现,即原先隐含于动词中的对象义素外现为可见语素。如"俯"、"仰"的对象义素"首"外现,"瞋...
关键词:对象义素 外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