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7)

作品数:34被引量:13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恒威朱菁刘畅路卫华周昌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分析》《心理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心智知觉心灵自由意志物理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数学模型与数学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辨析被引量:2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年第4期65-69,共5页路卫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中的科学说明模型研究”(2016M5913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
概括地说,在数理逻辑、数学及科学语境下,“数学结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即一般纯数学中所说的纯粹抽象的数学结构,数理逻辑的模型论中所说的作为语义解释的数学结构以及在科学与应用数学的数学建模中所说的数学模型,前两者之间的区...
关键词:数学模型 数学结构 模型论 数学建模 布尔巴基 
知觉表征论的难题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第4期28-35,共8页黄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项目编号:11&ZD187)
知觉表征论主张知觉经验具有表征内容,且经验的现象特征被表征内容所穷尽。这反过来将意味着,如果现象特征不变,那么表征内容也不变。由于知觉表征论的这一特性,它与内容外在论、感受质内在论三者不兼容。体现这种不兼容难题的一个示例...
关键词:表征论 内容外在论 反转地球 
科学虚构主义:缘起、内涵与特点
《哲学分析》2017年第6期112-121,共10页李元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项目编号:11&ZD1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从延展认知系统观念看科学仪器介入科学表征"(项目编号:2017M612689)的资助
近些年来,在科学哲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虚构主义热潮。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汉斯·费英格就在《"仿佛"哲学》一书中强调了人类知识中虚构的价值。由于亚瑟·法因的发掘与宣扬,费英格的"仿佛"哲学对当代科学建模讨论中的虚构主义立场...
关键词:科学建模 科学虚构主义 虚构 汉斯·费英格 
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
《理论界》2017年第10期21-26,共6页张佳一 
201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2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的研究成果
专名问题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一直处在重要地位。专名理论通常分为摹状词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二者的最主要分歧在于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的方式不同。名称的描述理论认为专名在确定指称时需要通过借助摹状词,传统描述理论哲学家...
关键词:专名 严格性 可能世界 跨界同一性问题 量化模态逻辑 
科学仪器是观察大自然的窗口吗?被引量:4
《哲学研究》2017年第10期111-119,共9页李元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编号11&ZD18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从延展认知系统观念看科学仪器介入科学表征"(编号2017M612689)的阶段性成果
科学仪器在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那么,它们可以被视为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窗口吗?以显微镜的使用为例,科学实在论与建构经验论关于科学仪器作用的争论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加以系统地梳理:(1)通过显微镜是否看见微观结构,(2...
关键词:科学仪器 科学实在论 建构经验论 观察 延展认知系统 
论萨普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误解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8期22-26,共5页路卫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132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
通常将萨普的表述作为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标准理解,但对比卡尔纳普的原始表述,表明萨普的表述中存在诸多误解:一是认为句法观仅限于以一阶语言来重构科学理论,未指出句法观已将类型论与数学都囊括于其基本演算中;二是未指明"经验定律"...
关键词:科学理论 句法观 萨普 卡尔纳普 经验语义解释 
客观经验之源——反个体主义知觉观评析
《哲学动态》2017年第7期72-79,共8页蔡海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认知哲学研究"(13JZD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和"当代知识论的系列研究"(14ZDB012)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的哲学立场通常默认,知觉的客观性源于其经验材料之外的概念、语言、推理等认知能力在个体可获知的层面所实现的理性表征过程。美国哲学家泰勒·伯吉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知觉系统本身能够获得客观性,这源于个体与环境之间建立的系...
关键词:知觉 客观性 个体表征主义 反个体主义 
从同构到偏同态——结构论对结构间形式关系理解的扩展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第6期44-51,共8页路卫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认知科学中的科学说明模型研究"(2016M59132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
作为结构论的先驱,苏佩斯首先将模型概念用于了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使用数学同构来表示模型间的关系。后来,范弗拉森在其建构经验论中应用了苏佩斯的框架及同构概念。不过,在面对超导电性的伦敦模型提出这样的科学实践案例时,同构概...
关键词:同构 同态 偏结构 偏同构 偏同态 
关于模态形而上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3
《逻辑学研究》2017年第3期58-74,共17页余俊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的哲学基础研究"(13BZX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
模态逻辑的"原罪"除了奎因指出的混淆了使用与提及外,还包括误以为在命题层面可以揭示概念间的必然联系。必然涉及内涵特性,单纯地从外延角度、在命题层面考察必然,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克里普克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必然的内涵特性所带来的...
关键词:模态逻辑 先天偶然与后天必然 可能世界语义学 
论生命与心智的连续性被引量:12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37-52,205-206,共16页李恒威 肖云龙 
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意识的第一人称方法论研究"(14BZX0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认知哲学研究"(13JZD00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11&ZD18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逻辑视域的认知研究"(11&ZD088)的阶段性成果
生命—心智连续性论题,特别是强连续性论题,主张生命蕴含心智,而心智属于生命。与这个存在论论题相应的是一个方法论的连续性论题:应该从生命出发理解心智,同时心智对生命的生物学事实的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理解生命则有必要理解心智...
关键词:生命-心智连续性 自然主义泛心论 生成认知 自创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