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6JDB096)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吕周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审美新诗创作新诗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论中国现代诗歌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被引量:3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01-110,共10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O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共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诗歌观念和艺术追求的诗人们形成一个诗歌共同体,一个诗歌共同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不同的审美范式之间关系复杂,由一种审美范式衍生出其它的审美范式,后起的审美范式解构之...
关键词:现代诗歌 审美范式 历史转型 
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恶之美被引量:2
《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项目号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继承了波德莱尔的衣钵,反叛传统的诗歌审美观念,着力于将恶纳入诗歌的创作视野,饮酒享乐、色欲冲动等在传统道德中被视为恶的因素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对象。他们致力于发掘恶中之美,创作出了一批另类的作品,中...
关键词:中国 现代主义诗歌  审美 
论鲁迅的诗学观及其对新诗发展的意义被引量:3
《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12期23-31,共9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了基本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典范。相对而言,鲁迅在新诗创作方面的数量有限,...
关键词:新诗创作 鲁迅 诗学观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意义 20世纪 小说 
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智性美被引量:1
《理论学刊》2013年第6期113-117,128,共5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项目编号: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中国现代诗人提倡诗歌的"思想知觉化"、"身体思想",追求理智与情感的融合,创作出了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诗歌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智性美风格的诗歌潮流。
关键词:中国 现代主义诗歌 智性美 思想知觉化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化理性为神奇的密钥
《文学与文化》2013年第2期59-66,共8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项目号: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人而言,理性是一个充满了风险与挑战的神秘领域,诗人要想进入理性的殿堂,要想在作品中呈现出理性的艺术魅力,需要掌握能化理性为神奇的艺术表现手法,而机智、悖论、反讽、戏拟等无疑是诗人进入理性殿堂的密钥。
关键词: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理性 机智 悖论 反讽 戏拟 
现代诗朦胧美的生成机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1-9,共9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对五四诗歌清新自然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大胆的反叛,追求朦胧含蓄的审美风格。象征主义诗歌所追求的主客体的契合无间、含蓄朦胧的审美境界及非理性的神秘色彩是三位一体的,这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形成一种迷离隐...
关键词:现代诗 朦胧美 生成机制 
“五四”新诗审美风格新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4期209-219,共11页吕周聚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新诗审美范式的历史转型>(06JDB096)的阶段性成果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一代诗人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兼有传统与现代的双重特性,其诗歌美学追求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抛弃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些不良因素,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中的部分有益成分...
关键词:“五四”新诗 审美 写意 自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