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30959)

作品数:12被引量: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铁刚常凤鸣类彦立徐烨赵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海洋地质前沿》《海洋科学》《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Journal of Rare Earths》更多>>
相关主题:RARE_EARTH_ELEMENTSEAST_ASIAN_WINTER_MONSOON东亚冬季风底栖有孔虫中全新世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30ka以来东阿拉伯海U1456站位粘土粒级碎屑沉积物来源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地球科学》2019年第8期2803-2817,共15页陈红瑾 徐兆凯 蔡明江 李铁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资助项目(No.U1606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676038,41376064,41106043,41230959,4147604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No.XDA11030104);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Nos.GASI-GEOGE-06-02,GASI-GEOGE-02,GASI-GEOGE-04)
通过对国际大洋发现计划U1456站位沉积物AMS14C年代、粘土矿物、常量元素及粒度组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东阿拉伯海粘土粒级碎屑沉积物的源-汇过程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30 ka以来U1456站位的粘土矿物组合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并含有少量...
关键词:东阿拉伯海 粘土矿物 常量元素 物质来源 风化剥蚀 西南季风 
中全新世冲绳海槽北部的水文气候变化:浮游有孔虫群落证据被引量: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年第1期113-123,共11页徐烨 常凤鸣 李铁刚 赵松 崔亦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去2000年亚热带西太平洋水文气候变化的年际分辨率记录"(41476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万年来热带西太平洋上水体pH和pCO2演变及影响机理"(41230959);"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亚洲大陆边缘的古海洋与古地理演化"(GASI-GEOGE-04);"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西太平洋古气候研究"(GGASI-GEOGE-06-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西太暖池与主流系演化的历史记录"(XDA10010305)
东海东北部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暖流的显著影响。对冲绳海槽北部NOKT-3岩芯178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的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壳径大于150μm的种属28种。其中,低温低盐种Globigerina quinqueloba的百分含量在中全新世早期...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 长江冲淡水 黑潮 P.obliquiloculata极小值事件 中全新世 
南海南部上层水体浮游有孔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被引量: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9年第1期124-133,共10页安佰正 李铁刚 刘健 孙晗杰 于心科 常凤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万年以来热带西太平洋颗石藻碳酸钙输出通量演变及其影响因素"(417060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万年来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水体pH和pCO2演变及影响机理"(4123095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3);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西太平洋上层水体现代颗石藻碳酸钙分布特征"(MGE2017KG0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半岛东部近岸中;晚全新世高分辨率环境演化过程研究"(ZR2016DM12)
通过分析2012年4月在南海南部获取的浮游生物拖网样品,对水体中浮游有孔虫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共鉴定出现代浮游有孔虫19种,其中优势种为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lobigerinoides ruber...
关键词:浮游生物拖网 浮游有孔虫 垂直分布 南海南部 
南极罗斯海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被引量: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8年第5期112-121,共10页王家凯 李铁刚 熊志方 常凤鸣 秦秉斌 王琳淼 贾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万年来热带西太平洋上层水体pH和pCO_2演变及影响机理"(41230959);"MIS 6期以来罗斯海深层水流通性的变化及其对大气CO_2冰期旋回的影响"(41606216);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项目(2016ASKJ13)
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与深部水体流通状况以及表层水体生产力密切相关。表层生产力与深部流通性变化影响着有机碳-呼吸CO_2的转化及其在海洋-大气中的转移,最终与大气CO_2分压(pCO_2)变化密切相关。故探明大洋深部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
关键词:罗斯海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 氧化脉冲 深部流通性 碳循环 
台湾东北部海域海表温度季节与年际异常及其对历史气候重建的启示被引量:2
《地球科学》2018年第3期851-861,共11页赵松 常凤鸣 李铁刚 庄丽华 熊志方 徐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1476041,41230959);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Nos.GGASI-GEOGE-06-02,GASIGEOGE-04);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No.XDA10010305)
SST(海洋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的季节与年际异常对于认识现代全球变暖、重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以及探讨气候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台湾东北部海域SST季节与年际异常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为更好地理解现代全球变暖和历史气候...
关键词:海洋表层温度 台湾东北部海域 海洋地质 东亚冬季风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粒度端元法在东海内陆架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第3期187-196,共10页赵松 常凤鸣 李铁刚 徐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41,41230959);“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项目(GASI-GEOGE-04,GGASI-GEOGE-06-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XDA10010305)
为了了解不同粒度端元法在东海内陆架古环境重建中的差异性和适用性,本文利用6种粒度端元法(非负矩阵分解、特征向量旋转、分层贝叶斯算法、粒级-标准偏差、理论函数拟合以及粒级主成分因子分析)对东海内陆架北部DC1孔的沉积物进行了粒...
关键词:粒度端元法 东海内陆架 古环境重建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的室内培养:温度和食物浓度对房室生长和摄食硅藻的影响被引量:6
《微体古生物学报》2016年第4期350-362,共13页类彦立 李承春 李铁刚 翦知湣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30104);国家海洋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03-01-03-01,GASI-GEOGE-06-02,DOMEP(MEA)-01-01,No.201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043,41230959,41430965);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GZH201100202)~~
毕克卷转虫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潮间带和陆架浅海沉积物中常见的底栖有孔虫类群,但因活体培养困难,国际间对其基础生物学研究甚少。本工作成功对A.beccarii建立了室内培养,采用食物移除法测定其对硅藻的摄食率,探讨了温...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 室内培养 房室生长 繁殖 海洋生态 古环境 
青岛湾潮间带活体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Asano,1951)壳体δ^18O值的季节变化被引量:2
《海洋科学》2016年第7期132-139,共8页俞宙菲 类彦立 李铁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6043,41230959,4117613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30104);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GZH201100202);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GASI-03-01-03-01;DOMEP(MEA)-01-01-E;No.201303;MGK1210)~~
近岸浅水底栖有孔虫是陆架海区古环境重建的重要手段,但是至今对其活体的研究非常缺乏。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对青岛湾潮间带活体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采样,用虎红染色以确认活体。对壳径范围在200-550μm...
关键词:潮间带 壳体氧同位素 季节变化 
中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岩心记录的沉积环境演变对东亚季风的响应被引量:6
《海洋地质前沿》2016年第7期1-10,共10页皮仲 李铁刚 南青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054,41230959);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A11030104)
对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中心位置的Z1钻孔进行了AMSMC年龄、粒度和TOC/TN分析,综合指标结果揭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南黄海区域的沉积环境演化。自6094aBP以来,沉积速率、平均粒径和TOC/TN整体趋势的减少指示,研究区陆源物质输入的减...
关键词:沉积环境 东亚季风 黄海暖流 粒度 
Geochemist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mid-late Quaternary sediments of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被引量:10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4年第4期802-812,共11页XU ZhaoKai LI TieGang WAN ShiMing YIN XueBo JIANG FuQing SUN HanJie JinYong CHOI DhongIl LIM 
supported by the Publ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unds Projects of the Ocean;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rant No.201005003);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s.41376064,41230959,41106043,and 41076033);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Grant No.2007CB815903)
Based on a δ180 chronology,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and other typical elements in sediments from core MD06-3047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were analyzed to constrain the provenances of the sediments and invest...
关键词:eolian dust sediment provenance rare earth elements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